醫師與心理師認為,手機成癮的孩子多半有社交問題,或是無法在生活中取得成就感,但董氏基金會卻持不同看法,認為目前無特定研究證實長時間使用3C產品會對孩童的社交能力造成影響,家長若要減少孩子使用時間,就應以身作則,培養親子之間興趣,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董氏基金會指出,美國俄亥俄大學曾對3萬2550名幼稚園兒童進行長時間研究,比對在1998年(臉書成立前6年)與2010年(首台iPad亮相)的受試者,一路從幼稚園追蹤到小學五年級,發現兩組人不但在社交技巧上的評分相當,自我控制的結果也類似,甚至2010年的兒童分數還略高於1998年的受試者,證明數位媒體的出現,不會影響孩童社交能力。不過,研究中也指出,每天經常造訪線上遊戲或社群網站的用戶,社交技巧確實會較差。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分析,幼稚園孩童因接觸科技產品機會較少,時間也短,有上述的研究結果是可理解的,但通常在國小中年級後,特別在國高中影響會較明顯。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即使研究結果證實對社交影響不大,但長時間盯著螢幕仍有其他負面影響,例如長期運用影像刺激,對文字的想像會變弱,注意力的集中也容易變差;長時間眼睛的使用、坐姿等等,還是建議應用手機或電腦螢幕的鬧鈴提醒,一定時間後就需休息或讓肢體活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