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諾醫院婦產科主任廖基元是「祖父級」醫師,70歲仍在崗位上努力,1985年至門諾醫院行醫迄今,接生超過2萬6000名新生兒;儘管每隔3到4日就要輪值大夜班,廖基元憂心花蓮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加上婦產科醫師年齡斷層大,年輕醫師無法獨自面對艱困案例,「能做就繼續做下去,我要戰死沙場!」
「看病不方便是個很大的問題!」廖基元指出,花蓮醫生其實不少,以地區分配比例來說仍略顯不足,而產科面對的就是看病不方便;加上花蓮地形狹長,中區孕婦若要到北區、南區看診,開車來回至少需要2個小時,若再加上等待門診時間,一整天就沒了,導致孕婦無意願前往醫院產檢,也無法掌握嬰兒的預產期。
除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婦產科醫師出現年齡斷層,也是廖基元仍留在崗位的原因;他提到,目前婦產科醫生年齡以50幾歲的比例最高,與下一代醫師出現至少10年以上的斷層。他說,「婦產科就怕生孩子出問題」,加上以前婦產科醫療訴訟案件多,少有醫學院畢業生願意當婦產科醫師。
廖基元表示,近年政府積極規畫相關賠償機制,透過保障吸引年輕醫師選擇婦產科,婦產科醫生比例雖有回溫趨勢,但仍出現10多年的年齡斷層,年輕醫師想要獨當一面,仍需一段時間磨練。
雖然婦產科醫生經常在半夜臨時出勤,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廖基元仍持續替孕婦接生,自主閱讀期刊更新知識。由於已年逾7旬,是否想要退休?廖基元笑說,自己平常沒有嗜好,面對每天不一樣的任務,就是他最大的興趣,「反正能做就繼續做下去,我要戰死沙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