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帛琉擬共組「旅遊泡泡」成近來熱門話題之際,紐西蘭與澳洲的「旅遊泡泡」已正式啟動,載運數百名乘客的紐西蘭班機,16日飛抵雪梨機場。早在數月前,「旅遊泡泡」的構想就在亞太地區引起迴響,盼藉此重新開放天空。但事實證明「旅遊泡泡」成形不易,即便對防疫有成的國家亦是如此。
在紐澳協議組成的「跨塔斯曼海峽旅遊泡泡」(trans-Tasman travel bubble)之下,紐西蘭旅客無須接受隔離便可直接入境澳洲,機上九成乘客訂的是單程機票。但此協議並非對等互惠,入境紐西蘭的旅客仍須隔離為期兩周。
亞太地區祭出嚴格的旅遊限制,被視為有效抑制疫情的關鍵。中國、越南、泰國、紐西蘭等疫情獲得控制的亞洲國家,不樂意冒著遭境外病例入侵的風險。
這些國家權衡得失後,認為疫情再起的危害,更勝持續關閉邊界帶來的經濟損失,因此就算是其他低風險的亞太國家,也拒絕對其張開雙臂,更遑論是疫情相對嚴重的歐美國家。
國家間敲定協議,在特定約束下開放雙方互飛所形成的「旅遊泡泡」,協商何以牛步且複雜不難理解。參與協商的官員發現,非但要比較感染率,還要解決一些棘手細節,包括以檢測取代14天隔離、相互接受檢測標準、指定實驗室開立適航(fit-to-fly)證明等。
香港官員已進行過11個「旅遊泡泡」談判,並已與新加坡達成原則性協議,兩地遊客只要符合5項條件,包括持有72小時內呈陰性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14天內沒去過其他國家或地區、並乘坐指定航班等,便可以透過該計劃互相恢復往來,在抵港後獲豁免強制檢疫或居家通知,行程亦沒有限制。
經濟倚賴觀光旅遊的泰國,正在與中國洽談,希望能在明年1月前建旅遊泡泡。
新加坡有意與被列為低風險的越南、紐西蘭及澳洲大部份省份組成「旅遊泡泡」,可惜這幾個國家無意對星國旅客敞開國門。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