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8月18日公布,台灣總人口2020年開始轉呈負成長,依此速率下去,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人口急速老化不僅是一項社會問題,更是一項國安問題,因為其牽涉到國家的勞動力與軍事力。然而科技日新月異,在5G與AI浪潮推動下,老人醫療與保健又可為台灣經濟帶來另一股龐大商機。
結合AI的IoT,以5G為平台,創新了老人的醫療保健設施,包括遠端照護系統、老人失智預先防範與機器人,徹底解決老人三大問題:不吃、不睡、不動。
首先,遠端照護系統可讓行動不便的老人在家裡即可受到自動監護,減少醫院及養老院一床難求的空間問題,另外節省專門醫務人員的數目,節省大量社會與醫療成本。
透過穿戴式監測裝置及物聯網,老人身體狀況可即時觀測紀錄,如有緊急狀況也可馬上處理。全球有70億IoT裝置,如果連接可攜帶式健康平台/裝置,腦部中風/受損病人可獲得語言與認知協助,不需要人、紙、筆。
根據《2019年全球失智症報告》估計,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失智者,到2050年預計將成長至1億5千2百萬人。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目前失智症相關成本為每年1兆美元,且至2030年預計將增加一倍。電腦掃描(CT)及磁力共振(MRI)所獲得的腦細胞影像,透過人工智慧(AI)可作為醫師判斷失智症的依據。此外根據醫學研究,35%的老人失智症是可防範的,其中達成一致的緩和措施就是運動。
使用影像判斷(CT及MRI)再配合人工智慧(AI)軟體診斷,可免除60%侵入性手術的實施,大幅降低醫療成本,相關案例有:肺癌、肝癌、胃癌等;另外慢性疾病則可透過視網膜顏色判斷,篩檢出糖尿病患者;同時,影像也可配合流體力學軟體,判讀動脈血液流動狀態,診斷出罹患中風或痛風的潛在風險。
按照目前科技發展,機器人可分為智慧機器人與行動機器人,前者目前已經使用在商業與金融界,如果應用在老人醫療上,其可以提供健康諮詢與醫療服務,例如提醒服藥時間、監測、告知身體狀況、病情診斷等等。而行動機器人除了解決行動不便老人與病人的移動與交通問題之外,更可配備醫療裝置成為急救設備。自動化智能病床更是結合上述功能的另類機器人技術。
最後,台灣具有全球獨一無二的完善健保資料庫,在上述的AIoT高科技輔助下,政府可建立高效完善且低成本的老人醫療保健基礎建設,為台灣醫療與科技產業帶來龐大商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