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中國為創新企業設立科創板,並正在協助這些初創企業更容易的籌集資金。目前已有100多家新上市公司加入其中,這些新創企業必須籌集大量資金,支援這些發展的政策已在汽車、軟體、電子、科技和半導體等行業推出。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基礎情景假設,中國是當前唯一仍能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儘管增長幅度很小;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已開發國家經濟將收縮8%,而中國以外新興經濟體的收縮幅度為4.6%。
IMF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出口表現好於預期,以及公共投資帶來刺激效應,全球醫療設備、在家辦公設備需求提升,進而帶動中國出口表現強勁。同時,中國政府對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資力度也高於預期。
從供給端來看,中國產業鏈齊全、增速趨於平穩,能夠滿足海外消費者在疫情期間的消費需求;而中國控制疫情得力,比起競爭對手更早復工,使得中國在供給面上的優勢得到進一步印證。
從需求端來看,中國的消費仍在持續改善,尤其服務業消費改善的速度開始加快,預計未來經濟仍然延續修復的態勢,內生的增長動能開始出現明顯好轉。
作為防禦性類股的日常消費與醫療保健,在第三季的表現明顯遜於第二季,部分反映了避險情緒的降溫。包括A股在內的全球股市的反彈邏輯,已從第二季貨幣財政政策刺激,在第三季轉變為對疫情後復甦期基本面的驗證。不過,短期來看,國際市場風險仍然是導致金融市場波動加大的潛在因素,美聯準會貨幣寬鬆持續時間將比預期更長。
另外,第四季將進入美國大選的時間,也帶動相關不確定因素;但更大的宏觀背景是當前的人民幣走勢十分堅挺,相對一籃子貨幣及美元出現持續升值的現象。我們認為,疫情以來中國經濟率先出現復甦,以及貨幣政策更為謹慎克制是人民幣走強的重要原因。人民幣升值提高了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價值,進而吸引海外增量資金的流入。
尤其全球指數公司富時羅素日前宣布,將於2021年10月正式將中國債券納入世界國債指數,富時羅素的決定進一步肯定中國在推進金融市場改革方面作出的努力,亦印證中國債券走向主流化的趨勢。
根據統計,2020年1月至8月期間,中國債券市場已獲得人民幣6,150億元的資金流入,遠高於去年同期的2,980億元。海外投資者增持中國債券,原因是人民幣債券息率較高、全球外匯儲備日趨多元化,以及中國國債早前已被納入另外兩項債券指數;獲納入富時國債指數後,將可進一步增加全球投資者的參與。
現在我們身處的全球投資環境中,超過四分之一的全球投資級別債券的收益為負數,所以中國債券對尋求更高收益資產的投資者而言是具有吸引力的。當前中國的十年期政府債券的收益率約為3%,是美國的四倍之多。同時,中國債券一向與其他資產的關聯較低,因此受到全球風險情緒的影響比較少,從而能提供獨具分散投資風險的好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