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情逐年吃緊,經濟部水利署斥資近7億元,於新竹南寮建置緊急海水淡化廠,2021年2月1日起日產3000噸用水,預計至2月底每日可供1.3萬噸用水,能滿足大新竹地區5萬人民生用水。桃園石門水庫13日則進行人工增雨作業,至下午4點累計雨量約5.6毫米,可為水庫進帳200萬噸水源。
水情吃緊 下周一開標
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今年2月於南寮漁港旁成立水利新創科技研發及測試展示基地,因應56年來無颱風致水源短缺,規畫於基地設置緊急海水淡化廠,目前已上網招標,將於下周一開標。
水利署署長賴建信表示,新竹緊急海淡設施是抗旱大計畫中重要的一環,完成後能取代減壓供水措施。位於南寮的新竹緊急海淡設施可便利取得海水與排水,2021年2月起每天可提供3000噸水,至2月底可再增加1萬噸水,總計每日可提供1.3萬噸水供民生使用。
開拓水源 設抗旱水井
水利署解釋,海水淡化是成熟的淨水技術,海水可經逆滲透法過濾大部分鹽分、雜質取得淡化水,能在水情吃緊時解決用水問題。緊急海水淡化機組為貨櫃型,海水經機組處理後輸送至台水公司湳雅淨水場,經既有自來水管網系統,供應給大新竹地區居民。
目前新竹地區1天用水量大約54萬噸,市府正持續開拓水源。環保局表示,除了配合建置新竹緊急海淡設施,目前客雅水資源回收中心,每日可產出1萬公噸回收水,將可利用的水資源作為環境保護用途,另設16口抗旱水井,每天可供水3.07萬噸。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