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大眾體會到隔離生活的苦悶。但在對岸,卻有一群人因患痲瘋病,而在政府主導下,遷進隔離村,一生過著無水無電、近親繁衍的生活。本是記者的張平宜,1999年深入大陸四川採訪痲瘋村,深刻體會當地居民困境,投入痲瘋病人教育工程,設立中國第一所痲瘋病人子女小學。
對現代人來說,痲瘋病似乎陌生又遙遠,其實成立於1930年的台灣樂生療養院,便是隔離痲瘋病人的醫療院所。而在張平宜工作的涼山地區,彝族傳統更視痲瘋病為不潔惡靈,過去常有痲瘋病人被燒死、淹死事件,一般學校也排斥痲瘋病人子女就學。50年代起大陸官方在偏僻地帶設立一個又一個隔離的痲瘋村。
在痲瘋村中,病人離群索居,村民近親結婚繁衍,子女沒身分證,幾乎全是文盲,一輩子走不出痲瘋村,就醫、教育都乏人關懷。張平宜認為,教育是唯一扭轉命運的機會。於是她成立基金會,四處募款,把原來簡陋、只有一個代課老師、從來沒有畢業生的大營盤小學建設成公辦民助的示範學園。
張平宜描述,被隔離的痲瘋村停留在無水無電的原始狀態,眼瞎斷腳的病人在地上爬行,傷口流膿。他們彼此生下的子女即使健康,也被隔絕在文明社會之外。「這些孩子沒喝過自來水,沒見過書本雜誌,聽見遠方鎮上的喇叭聲,不知道那是車子。」
雖然大陸、台灣兩地奔波,日子周旋在學校有沒有水電、孩子有沒有逃學的大小煩惱中,張平宜覺得過得非常開心。她秀出手機裡四川孩子傳來的簡訊:「妳比真的媽媽還像我們的媽媽!」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