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以來,台海似乎就不太平靜,到了10月,網路上,喊「打」的聲音好像越來越多了,面對如此多變的兩岸和國際形勢,陸生們一方面表示擔憂,另一方面,還是很樂觀地希望著,兩岸能長久保持和平。
遇上變化的大環境
「兩岸其實有過一段所謂的蜜月期,大概在五六年前,至少在藍營還在當權的時候,那時還是有很多台灣人希望兩岸能『維持現狀』的。但其實大家都知道,『現狀』一直在變。」Nick說,「在台四五年的時間里,我們感受到的,可能大環境是正在往比較緊張的方向變化,之前自由行中斷了,現在疫情下,大陸人要來台灣都很困難。我們的父母也很擔心,所以都在催促著趕快畢業趕快回家。但如果從和台灣人的交流互動角度來看,實際上大家一直都很友善。面對新聞裡面提到的那些事情,台灣人可能會『恐懼』、可能會『抗拒』,可能會自嘲是在靠給美國交『保護費』來自保、來求得不被強國吞噬的安全感……但具體到面對每個陸生個體的時候,大多數台灣人都還是客氣溫暖的。」
台灣媒體提到「陸生」,有時候會寫成「旅台中生」,「我倒是希望可以『旅台終生』」,Nick開玩笑地說,在台灣經歷到的,有甜蜜有傷痛,「但美好的一面總是比較多的」。陸生,從落地台灣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注定只是一個無法久留的過客,終有一天是要離開的,「在台灣的一切,就像夢一樣,是『夢』,就會『醒』。」
是不瞭解不是歧視
還記得,2011年,第一屆陸生來台,會被問「你家有牛車/馬車嗎」、「你吃過茶葉蛋嗎」這一類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而且台灣人是很善意、很天真無邪地在問你,因為他們真的不瞭解大陸,只是從一些當地媒體或著長輩那裡接收到負面的資訊,所以對大陸就會有非常多奇奇怪怪的想象。」談到「陸生元年」時候的事情,Nick分享了他的學長姐經歷過的趣事。
後來,隨著陸生人數的增加,隨著台灣人與陸生之間的交流的增進,陸生被貼上了「學習很用功」、「很會做報告」等標籤。再後來,隨著大陸經濟的崛起,反而是陸生回大陸之後,被身邊人問一些奇怪的問題。比如,「台灣是不是非常貧窮落後?」Nick笑著說,「在大陸人眼裡,他們有的是來短暫地旅遊之後,發現台灣的房子看起來破破爛爛的,買東西都還在用現金,不用行動支付,就會覺得這裡的經濟和生活水平遠不如大陸。」
但是,由於真真切切地在台灣長期生活過了,「你會知道,不能這麼片面地來理解台灣。比如大陸人一直提到的『行動支付』,不能拿這個來作為評判先進落後的標準,用或不用,這背後有很多的考量和原因的。老師在課堂上就曾提過可以從『比例原則』角度來思考,就是說,行動支付、指紋支付、刷臉支付等等,這些需要你提供某些個資、生理特徵而換取來的『便利』,到底是帶來了比較多的好處?還是侵犯了、洩露了更多的個人資料和個人隱私?當然,我們也知道,有些人不會在意那麼多,覺得方便、高科技就是好的、先進的。」
對於陸生而言,台灣的「美」和「好」,集中體現在於這片土地上的人、在於這裡的人情味。
「來了台灣之後,我結識到了很多朋友,看到了很多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空竹說,「風土人情」聽起來是一個很大的詞,具體而言,就是生活中總是充滿著很多的小驚喜,「有時候是在異鄉收穫來自陌生人、來自台灣同學與朋友的關懷,有時候是在課堂上體驗到豐富、有趣的新知識,接收到了多元觀點的衝擊,看到了很不一樣的世界。」空竹覺得,來台後,自己的格局變大了、視野變開闊了,更懂得包容不同的文化,「對我來說,求學台灣是一個打開自己的過程。」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的話,我還是會來台灣求學。」Kira說,「我在台灣收穫了很多難能可貴的情誼,交到了不少知心寶貝,得到了一群在台灣的家人。」Kira高考後,選擇赴台讀大學的原因是「從小台灣偶像劇看得多,對台灣有嚮往,感覺來台灣追星更方便。」來了台灣之後,Kira發覺,「美食是真的多,學校衣食住行都超方便,一點都不偏,滿足了我的寶島夢,身邊就是唾手可得的台灣美食和台灣景點。每年的百貨公司周年慶都是我在台求學的快樂源泉。」
剛開始和台生溝通交流,也會遇到一些阻礙,但是,「阻礙不過是因為文化的不同,以及他們對大陸的未知」,Kira回憶,「我去台灣的第一年,和熟悉的學姐一起去夜唱,她們點了很多偶像劇金曲,我們幾個陸生就跟著一起唱,台灣學姐一臉疑惑地問我們『為什麼你們都會唱?你們大陸也可以聽我們台灣的歌嗎?』……」被問這樣的問題,Kira覺得很無語,覺得受到了歧視,心裡有點氣,但她知道台生們提出的這些問題,是沒有惡意的,只是因為他們對大陸真的不瞭解,「所以還是跟他們解釋了,告訴了他們大陸現在的發展狀況,讓他們理解當下的大陸是個怎麼樣的情況。」
文化衝擊全新體驗
「我喜歡這裡的人文環境和藝術氛圍。」D同學表示,來了台灣之後,發現台灣真的是個很好的地方,認識了很多台灣的同學、朋友,對這裡的整體環境等各個方面,都很喜歡。D同學覺得,在台灣體驗到了很多新的東西,「文化衝擊永遠可以給你帶來一些全新的感官體驗,會見識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感覺來台灣求學還不錯。」
(《求學台灣,半是蜜糖半是傷》之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