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把釣魚當興趣的49歲劉慶鴻,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接觸手作浮標,驚覺台灣師級手藝竟比外國名家作品來得高段,於是一頭栽進製作行列,共花4年時間、刨削超過4000支甜根子。他驕傲地說,未來將持續鑽研,效法職人精神,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
談起過去,劉慶鴻說,從國小就喜歡釣魚,出社會後擔任倉儲業主管,有了經濟能力,浮標、釣竿都堅持選用頂級,光浮標就花了近百萬元,出門全身釣具超過40萬元,在南部釣魚界小有名氣。
有次因緣際會下,某位手作浮標達人拿著自己作品要他試用,「沒用還沒事、用了出大事」,劉慶鴻用誇張口吻說,一支不起眼的浮標,竟然比日本十大名人作品還好用,讓他決定拜師學藝,一頭栽入手作浮標領域。
期間跟著師傅走訪全台,尋找適合製作浮標的甜根子,找來找去發現,屏東河川地的植栽因不受東北季風影響,不僅長得筆直、粗壯,還沒有螺旋紋路,且堅持挑選萬中選一的頂級品,「1萬支中僅能找到1支」。
接續靠著苦練,每年削掉1000支甜根子,整整花了4年時間,拿著成品到師傅面前,對方點頭說「我沒什麼技術可以傳授」,才真正出師。
全台釣魚同好常為了尋找頂級浮標上門,劉慶鴻說,自己使命就是做出最好的浮標,一路要做到75歲,同時將技術傳承下去。他強調,能跟同好切磋討論,就是最有趣的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