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在敗選後仍未閒著,對中國連番出手,試圖壓縮拜登未來對中戰略的迴旋空間,確保政治能量,徐圖4年後再起。蔡英文總統亦在對美「一邊倒」的反中、抗中政策上狂飆,未思索拜登上台後,美國對北約、日本及南韓等同盟的共同戰略調整。
連日來,蔡總統接連藉國際視訊會議發聲,8日出席「2020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與拜登的外交幕僚、美國前亞太助卿坎博視訊連線,接著9日凌晨受邀在美國「國際民主協會」(NDI)年會上,發表視訊演說,10日台北夜未眠,蔡英文線上出席與美國川普政府高層關係密切的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年終慶祝活動,發表談話。
蔡總統幾場對美連線的言論基調類似,即凸顯過去4年與川普總統亦步亦趨的反中、抗中主場,更細數台灣在其主政下的「民主鞏固」進程,並喊話即將主政的拜登繼續力挺民進黨政府。
誠然,自由、民主與人權的價值信仰是維繫台美關係的重要基石,亦是兩岸關係「和而不同」的癥結所在。然而,蔡總統在「哈德遜研究所」的談話中所言之「以負責任的方式,公開透明地處理假訊息」是否已淪為對反對言論的思想檢查,或以抹紅的方式汙衊反對派人士對憲法之忠誠的口實?蔡總統恐難以「反中」、「抗中」大旗粉飾藏身此背後侵害言論自由的政治黑手。
「假訊息」似乎成為蔡政府與民進黨最廉價的政治工具,藉此統一台灣內部的思想,而所謂「負責任的方式」更難掩對綠營支持者製造、散播「假訊息」的無能為力或縱容,對反對言論的網路獵巫,使台灣的言論市場逐漸產生寒蟬效應。
此外,中天新聞台的撤照更是蔡總統民主、人權大外宣中的最大反諷,使日前蔡政府新設之國家人權委員會舉辦的「台灣人權阿普貴(Upgrade)」成為經典黑色喜劇。不知未來的國家人權委員會如何確保人民以「第四權」「懷疑政府」,而不被蔡政府或民進黨抹紅為中共「惡意散播假訊息,煽動人民懷疑政府,挑戰我們民主的弱點」之行徑。
小英的國際大外宣仍溫存於「川普主義」,難撐拜登上台後的台灣戰略空間,而台灣因「反中」所形成在台灣內部尋找或塑造「中共同路人」言論的肅殺氣氛,恐使台灣步上「麥卡錫主義」而不自覺,但此無助台美關係的升溫,徒令民進黨與美國民主黨在價值上漸行漸遠。
言論自由為台灣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創新活力,此為台灣繁榮與安全保證。台灣的「軟實力」應是兩岸競爭中,台灣獲得美、日及歐盟支持之所繫,較諸與大陸的軍備「硬實力」競賽,與為「川普主義」作嫁更為緊要。(作者為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