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詩決審會議:十月五日下午二時決審委員:路寒袖、楊渡、焦桐
今年時報文學獎新詩類的徵文共計收件527首(包含來自東南亞31首、港澳12首、中國114首、美加10首,其他地區7首),經初審委員李長青、楊宗翰、林承謨評選後,有65首進入複審。複審委員為辛金順、田運良、凌性傑,複審結果有19首進入決審,分別是〈他的媽媽〉、〈回來─有種傷是來自於記憶的美好而只能想念〉、〈如果能像離開一間旅館,離開你〉、〈休眠模式〉、〈節食主義的政治危機〉、〈穿度的病日〉、〈鯤鵬〉、〈翌年〉、〈洪荒〉、〈晚餐〉、〈我腦裡的白堊紀〉、〈迎兒小女〉、〈作文課〉、〈荒漠行旅〉、〈愛欲博物館〉、〈孕期〉、〈最後的黑色部落〉、〈紅線草〉、〈父親背對鏡頭的相片〉。
會議於十月五日下午二時,於時報大樓會議室舉行,由路寒袖、楊渡、焦桐等三位決審委員組成。決審委員針對19首作品進行投票、 討論。投票前,決審委員各自陳述評審標準。
■評審標準
焦桐:新詩無非是把最正確的字,最正確的詞,放在恰當的位置上面。我想一首好詩是能將其音樂性、形式、隱喻系統結構在一個有效的架構之中。我先講缺點:今年的作品中有不少作品相當費解。這是來自於它意向的把握不準確而造成費解的現象。有時會以一個似是而非的論點說,或故意,或模糊,產生一種岐義性,詩的岐義性其實是要非常準確的去把握它。另一個比較常見的缺點,就是完整性不夠。有幾首詩完整性非常不夠,這讓我覺得有點可惜。因為它可能會迸發一些讓我們眼睛為之一亮的東西,但它沒有往那個整體方向發展,相當可惜。當然我也看到幾首相當不錯的好詩。
楊渡:有想像力跟願意用文字去冒險的創作者不少,但那個冒險的創作跟使用的文字,比如使用矛盾性的比喻、對比文字,但這些矛盾跟矛盾之間為何構成這樣的結構,要指向怎樣的構想,好像沒法看出其明確意圖,這是缺點。當然中間有許多還算不錯的,所以我們試著從裡面找到還不錯的,這是第一個。過去詩中會有音律、節奏上的講求。你會試著在詩裡面找到一種情感的節奏,好比說押韻就是一種情感的節奏。但現在有這種節奏感的詩比較少了,所以我覺得在創作者可以試著朝這方向發展。最後一點就是在語言的使用上有許多外來語,這次有看到很多實驗的,有好的有不好的。整體來說,能將整個結構以一個完整性的需要呈現是創作者可以努力的方向。
路寒袖:題材分布廣闊多元,以時報文學獎來看,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就我個人對這十九篇的意見跟其他兩位評審是很接近的,對於詩要有一種創造性的模糊,這種模糊是要在作者的掌控之下,這次我們所看到的是一群失控的、沒有方向的句子。裡頭是有看到令人激賞、有造性的句子,但如焦桐楊渡一再強調的,完整性不夠。結構不好,即便有再好的句子也是無用的。如同將保時捷引擎安在福特上是很浪費的,我想這可以給許多參賽者做參考。
本次詩的限定四十行,這對詩而言並不算短,字數上沒有限制,這意味著有相當大的空間跟篇幅可以去處理。所以,鬆緊拿捏是非常重要。以時報文學獎的角度,我會對結構性非常要求;若是學生文學獎,我可能會因創意就放過;但時報文學獎必須針對作品的技術性,包括整首的創新跟議題性等,做整體的考量。此外,大部分的作品上,音律性是非常欠缺的,語言的鬆緊之間拿捏不好,詩的音律性及節奏感便不會那麼理想,這就是比較可惜的。
在三位評審陳述評選的標準後,開始進行第一階段的投票,每位圈選四首不分名次,之後再針對獲得票數的幾篇,逐一進行討論。
■第一輪投票:
得三票者:〈作文課〉(路、楊、焦)
得二票者:〈他的媽媽〉(路、楊)、〈如果能像離開一間旅館,離開你〉(楊、焦)、〈孕期〉(楊、焦)
得一票者:〈翌年〉(路)、〈晚餐〉(路)、〈最後的黑色部落〉(焦)
★一票的討論
〈翌年〉
路:我要特別跟兩位評審推薦這首,他寫的就是同婚的問題。標題翌年,翌年就是第二年、明年。同婚合法的過程:2017年申請釋憲,2018年公投,2019年同婚合法化。在整個同婚運動爭取的過程中,通通都是明年明年。再來還有沒有翌年?即便同婚合法化了,他強烈期待將來世界的和善,若有災難也只會出現在電影中。他所期待的明年會是這樣一個好年,對於同婚不止是合法,是和善的,而且生活可以過得非常好。整首詩都在闡述整個同婚過程是如何努力地去爭取,同時也很技巧地把那種情意、愛意,透過隱喻的方式,做非常精采的表現。所以我特別強調,這首是我心目中的首獎,想特別特別推薦。
焦:我覺得這首詩詩味非常低,意象亂竄、糾纏,有時候會看不懂他講什麼。如「不再畏懼公牛搪撞公牛,父母撞遇父母」,這讓我非常費解。再者,既然要描寫性愛就要寫得迷人,這要看的是背後的意圖,而不是只有撞來撞去,進出起伏而已。否則我不如去看器官秀、黃色小說或是A片。我在乎的是他的企圖到底是什麼,因此我並不支持這篇。
楊:我是跟焦桐一樣看法。我是覺得他是想要去描寫同志之間的情誼,而他那有點早期台灣現代派的語言讓人突兀,使用著有點不太對的形容詞就變成刻意、造作,而意向又沒融合在一起,也沒有詩的語言力量。
路:兩位評審都覺得刻意,但我覺得這些刻意是可以接受的,他背後有一個很鮮明的主題在強調對於同婚、同性這個議題的整個過程。寫得這麼隱晦大概是因為他的心胸沒有放開來,用的筆法技巧就比較隱晦。或許他的技巧沒有那麼的好,隱藏得沒有這麼流暢,所以大家就覺得好像有不少缺點。(待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