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國與美國、印度、澳洲等國的緊張局勢不斷升溫,市場認為由拜登領導的美國政府相關措施將較為明確;中國與其他亞太國家簽署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也被認為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趨勢的緩和,此項巨型的跨國關稅協定可能會大幅降低世界將近1/3國家之間的關稅。
展望2021年,中國股市也有其樂觀的因素支撐表現。因素1:中國自力更生。目前服務業已經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並且逐年成長,即使零售消費在疫情爆發後一度大幅下滑,現在也大概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準,其中線上相較於實體回彈尤其顯著。
這得益於中國處於小康值以上人口的快速增加,中國家庭收入每年平均成長10%,人口結構的紅利引領服務業的前景,除了內需消費之外,由於多年來半導體和石油的逆差持續擴大,未免受制外部因素,中國也將投入更多的資源在高科技與能源產業。
因素2:走環保之路。中國已經宣布希望能在2060年前達到碳中和目標,其實不單是中國,全球都致力於追求減少排放量。中國在電池和太陽能的全球產業鏈市場占比分別為80%、91%,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綠色產業不單受惠於國內需求,也能夠享受全球的減排的紅利。
因素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北半球冬季的到來,歐美國家再次面對疫情爆發的風險,在疫苗尚未普及化之前,全球經濟仍將受到疫情爆發和封城的威脅,並引發股票市場波動。相較之下亞洲在疫情方面管控得當,尤其中國受到的衝擊較小,不至於又重返年初嚴峻的情況。
因素4:政府的政策支援。疫情控制到位,中國政府也不需要採取非傳統的貨幣政策,例如負利率等,或是擴大財政支出。這也顯示中國政府仍有利率和財政上的操作空間,來支撐經濟的復甦。
面對2021年的樂觀前景,究竟哪些行業族群和領域能夠尋找到最佳機遇?投資人不妨往以下四個方向著手。首先,在疫情爆發後,食品和飲料明顯高端化,造就了消費升級的趨勢。而線上商品的配送和網路安全也呈現出相當大的需求,短期或長期均不看淡。
再來,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中國重點發展的目標之一,「電網平價」將帶動再生能源的需求,相關產業均能受惠。此外,雖然疫情造成短期人壽保險需求的下滑,但長期來看,人壽保險的普及率和產品的需求仍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最後,隨著人口老化,投資人可關注醫療保健中與服務、設備相關的企業。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