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執委會明年開始討論把海運業列入ETS,協助其到2030年時減少55%碳排放量。按計畫,海運業要購買碳排放許可,為自己的碳排放付出代價。
歐盟準備兩年後實施其計畫,立即引來日本、韓國、俄羅斯與巴西等依賴海運的國家反對,認為歐盟做法等同課徵有效關稅。
外界批評這會破壞聯合國旗下國際海事組織(IMO)推行各種反污染規定的努力。
丹麥工商貿易團體Bimco副秘書長彼特辛(Lars Robert Pedersen)說,歐盟可以執行其法規,但其做法會損害IMO多年來的努力。
IMO成員國大體上同意在未來十年內,讓約6萬艘越洋貨船的燃料效率提高40%。船隻的整體廢氣排放量,到2050年的水準要較2008年減少一半。
海運業為符合IMO規定而要砸重金安裝採用像氫等乾淨燃料的新推進系統。若部分國家效法歐盟採取購買碳排放許可,會令業者無所適從,甚至放棄更新部分貨船的推進系統。
業界批評歐盟的計畫含糊不清,沒有給海運業設定明確減碳目標,卻對船東和貨運代理商列明其所需繳交的關稅,抱怨若美國和中國等有樣學樣,實施自家碳排放關稅,國際運費將破表。
IMO拒絕評論歐盟計畫,但強調任何跨國或地區性計畫,跟IMO的政策有衝突,只會讓全球減碳共識變得更複雜而無法達成目標。
在2021年全球經濟尋求復甦之際,外界擔心歐盟新制將對此產生連鎖性影響。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