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通訊設備大廠華為被美國列為制裁名單,硬體方面沒有先進製程的晶片可用,軟體方面也無法再用Google提供的Android系統,華為只好自行研發鴻蒙操作系統,希望重造全面本土化的生態系。

外界對於鴻蒙看法還抱持懷疑態度,因為手機操作系統最重要的關鍵,是借助全球軟體開發者的力量快速完善,形成豐富的生態。對比Android的全球化,侷限在華人圈的鴻蒙系統,要快速追上並不容易,因此華為把衝刺重點放在物聯網,推出更多智慧螢幕、電腦、手表等設備,甚至與車廠聯手投入智慧汽車領域。

華為第一大軟體合作伙伴就是中軟國際,由於物聯網中最重要的就是車聯網,中軟已於鄭州等地建立車聯網,並進駐蘇州高鐵新城,藉由官方車聯網先導區先行先試的政策,結合華為鴻蒙,開發車聯網解決方案,希望由此推廣至全國。

另一個則是企業辦公軟體,中國政府在2019年曾訂下三年限期,要求政府機關完成移除外國電腦軟硬體,微軟Office首當其衝,逐漸退出大陸市場,受惠的正是本土龍頭金山軟件。

金山軟件旗下的辦公軟體WPS在許多省份的政府採購招標中均100%得標,整體市場占有率在90%以上。加上遠程辦公需求因疫情而大增,金山辦公軟體月活躍用戶2020年第三季達4.57億戶,年增率高達二成。

此外,雲端更是重要趨勢。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雲計算市場。然而在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體即服務,指透過網路雲端給予用戶功能的產品)方面,美國有Salesforce在客戶管理系統(CRM)獨領風騷,但中國軟體市場至今卻還沒有出現一家類似Salesforce的巨頭級企業。

主要原因是中國SaaS起步較晚,多數陸企都是重視採購硬體,軟體則多採用搭售的形式,因此硬體企業能夠成長出像聯想、華為這種世界級企業,但軟體行業卻沒有大型的國際巨頭。

雖然中國本土業者如金蝶、用友、浪潮等,在一般企業資源計劃ERP市場市占率合計有七成,但最重要的高端ERP市場,有超過五成仍由德國SAP、美國甲骨文等國際巨頭占據。

對中國SaaS企業來說,現在正好是一個非常有利的發展機會。一方面因中美摩擦,外國軟體企業在中國普遍面臨大方向的戰略調整,不得不縮減業務或撤退;另一方面官方政策鼓勵科技國產化、IT自主化,市場需求正在逐漸爆發。

本土業者可望趁此擴大市占率,成為取代外國軟體的選擇,一些軟體業者已經開始推出可相容的替代軟體,讓企業可以簡易轉換。

最近中國國務院公布一連串推動軟體產業發展的政策,且因應遠端辦公,企業管理系統升級的需求也大幅增加,本土企業「雲轉型」的大趨勢有望加速,軟體開發及雲端服務企業,可望成為這波加速軟體本土化的贏家之一。

#雲端 #美國 #中國 #企業 #車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