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方周一拘禁翁山蘇姬與多名民選官員,同時宣布國家進入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拜登隨即威脅祭出制裁,並呼籲國際社會團結迫使緬甸軍方放棄奪權。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分析師預估,英國、加拿大與澳洲等西方國家可能加入制裁緬甸軍方的行列,但想要新加坡、日本等區域國家跟進的難度恐怕很高,這兩個國家在緬甸的投資龐大。

在緬甸爆發軍事政變後,西方國家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紛紛發表強烈譴責,相形之下,亞洲鄰近國家聲明使用較多外交語言。

舉例來說,新加坡與日本對緬甸情勢表達「嚴正關切」,後者表態反對「任何妨礙緬甸民主進程」的行動。泰國與柬埔寨則表示,這是緬甸國內事務、他們不便干預。

智庫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SIIA)主席戴尚志(Simon Tay)表示:「部分鄰國的軍方勢力強大,令他們難以採取反對軍事政變的立場。泰國就是由軍事政黨支持的政府,不會想要介入緬甸內政。」

CSIS分析師表示,除了實施制裁外,拜登政府能對付緬甸軍方的手段有限。事實上,緬甸多位軍事將領先前曾遭到美國制裁,理由是他們迫害羅興亞人的行為違反人權。

拜登政府可能擴大制裁,將此次發動政變的軍事將領涵蓋在內。但此舉對這群人影響有限,畢竟他們不太可能前往美國旅遊或做生意。

另一方面,美國企業在緬甸的布局相對緩慢、對於經濟的影響不大,若這些企業撤出緬甸,傷害最大的將是當地民眾而非軍方。

#拜登 #緬甸 #西方國家 #有限 #緬甸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