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導,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是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中央情報局長伯恩斯則是該基金會主席;國安會中國事務資深主任杜如松則是布魯金斯學會中國戰略研究部主任。
來自新美國安全中心除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還有「中國戰略工作小組」拉特納、羅森柏格,同為小組成員的哈特曾任進步中心高級研究員。
布魯金斯學會成立於1916年。今年1月該學會的中國問題專家撰寫報告《美國如何正確應對中國挑戰》,稱「中國不是單純的合作夥伴、競爭對手或挑戰者,而是三者合體」。去年11月拜登贏得大選後,布魯金斯學會已發表一系列報告,就美國如何應對中國挑戰提出建議。
新美國安全中心2007年2月由美前國防部副部長佛洛諾伊和坎貝爾聯合創立。自2020年以來該中心發布十多份與中國有關研究報告,拉特納領銜撰寫的《迎接中國挑戰》報告直言,美中未來在印太地區戰略競爭已成定局,報告從維持常規軍事威懾、確保重要的美國技術優勢等7大方面提出,近100項對華競爭的政策建議。
事實上,新美國安全中心創立時儘管規模不大,但成員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就備受重視,多名成員也出任官員,當時美國政壇還有所謂的「新美國安全中心」現象。
「某些具體的智庫在美國政府中地位的升降,往往是政策導向晴雨表。」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李海東教授指出,以來自新美國安全中心的坎貝爾為例,他過去就是歐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政策策畫者,如今對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也有很大發言權。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也在拜登政府團隊中占一席之地,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此前就是該智庫成員。目前蘇利文看成是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大腦」,偏重宏觀戰略及歐洲事務之餘,對中國議題也熟悉。
北京清華大學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達巍強調,美國涉華政策的官員已出現「世代交替」。三四十歲一代的美國智庫人員正大舉進入決策層,主導美國對華政策;與傅高義等老一輩「中國通」有明顯區別,他們從一開始就把中國視為強大競爭對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