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原本只是「類貨幣」概念,不過隨著比特幣成為新寵,這類虛擬貨幣乾脆揚棄過往以「點數」的命名,自行升格為「幣」,引發虛擬貨幣滿天飛的錯覺。中央銀行順勢啟動正名,過往叫它「虛擬通貨」,今年起改稱它叫「密碼通貨」,就是不要「幣」。
虛擬貨幣是不是「幣」?一直是金融界大哉問的題目。一般來說,叫做「幣」,通常有法定通貨價值,如新台幣、人民幣、港幣;至於民間業者發的momo幣、蝦幣,甚至近期風行的比特幣,其實比較像「點數」的概念,只是它的兌換比例是1:1,用法近似貨幣。
這些「幣」的性質都是「回饋點數」,最普遍流通的就是LINE Points,同樣是1:1可在生態圈內使用。PChome集團的P幣雖然叫「幣」,但也可以視作「P點」,同樣以1:1,在旗下網站都能使用,也可用Pi拍錢包花掉。
銀行業者分析,發行業者「棄點改幣」,一來是「幣」感覺比較有價值,聽了好聽,更符合準貨幣的概念。二是目前法令,沒有規定虛擬貨幣因為不是貨幣,不能叫「幣」,既然主管機關沒規範,大家就有樣學樣。
銀行業者認為,隨著比特幣暴漲,各類虛擬貨幣統統混為一談,身價因此抬高不少,許多民眾「幣」叫久了,還真的會把這類虛擬貨幣當真的貨幣,如今電商業者、支付平台有樣學樣瘋狂孵幣,導致「幣」多如牛毛。
像是近期被廣泛討論的「狗狗幣」,已2年多沒發布系統更新,最早是在Reddit上作為打賞用途,之後網友們進一步將狗狗幣拿來作為慈善之用,在Reddit用戶間不斷地來回分享並逐漸盛行後,多家交易所也開始提供交易,導致很多民眾真以為它是個「幣」。
金融圈認為,「幣」有貨幣的概念,也有負責管理的主管機關,不該亂叫,為了避免民眾混淆,是有正名的必要性,過往有些貸款代辦公司自稱自己是Bank,金管會一聲令下,統統不能再稱「銀行」,不妨作為參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