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持續角力的背景下,中美、中歐關係間政治、經貿的合縱連橫成為各方關注焦點。王勇在「中評社」上解讀中美、中歐關係時表示,未來中國和西方的意識形態衝突可能會常態化,但中美和中歐在經濟上相互依賴,也不排除在氣候等全球性議題合作,未來中美、中歐會形成一種非常複雜的競爭合作並存的新關係模式。

王勇指出,當前中美之間的競爭衝突也擴散到中國和西方國家,近期西方國家圍繞著新疆所謂的「人權問題」進行一系列動作,實際上西方國家是在藉機炒作。拜登政府上台宣稱「美國回來了」、「外交回來了」,實際上是要重新構築一個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盟體系,對中國、俄羅斯加以制約。人權問題、新疆問題就是他們打的一張牌。

王勇認為,美國的國際聯盟戰略基石是意識形態,美歐在這方面較容易找到共同語言。價值觀外交是民主黨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主黨擅長運作意識形態的外交;另一方面,美國也是利用意識形態把人權問題政治化,在國際社會中造成「中國孤立」的印象,削弱中國的價值觀、國家治理體系的對外信譽。

不過,王勇強調,中美和中歐在經濟上相互依賴,在這個框架下並不妨礙中美、中歐在一些務實問題上進行合作,比如一些全球性問題,特別是在氣候方面。未來中美、中歐會形成一種非常複雜的競爭合作並存的新關係模式。

他還稱,中美經貿關係也會發生一些變化,美國希望通過在經貿問題上對中國採取限制措施,來削弱中國發展,包括採取國際聯合方式,動用盟國力量在經貿問題向中國施加壓力,比如在WTO框架下,美國可針對中國的發展模式,也就是所謂國家資本主義,通過修改WTO有關標準方式,聯合盟國對中國發起挑戰,制約中國的產業政策。

#中美 #美國 #中國 #合作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