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復育是澎湖最重要使命,農委會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26日在大倉灣北邊海域「海草移植復育試驗區」放流5萬隻遠海梭子蟹苗,孕育海洋生態綿延不息。
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與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是澎湖海洋生態復育與保育的幕後推手,攜手打造澎湖海洋新世界。
2014年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選定大倉灣北邊海域孕育「海草移植復育試驗區」,以人工方式移植單脈二藥草、甘草、卵葉鹽草等近5萬株,多年來移植復育有成,超過500平方公尺面積的海草群變身海洋生物的新家。
積極培育海洋生態,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1年十多次放流行動,研究發現近年來澎湖遠海梭子蟹(俗稱沙蟹)慘遭濫捕及棲地破壞等因素,數量逐年減少。
26日專船前往大倉灣北邊海域海草復育區放流5萬隻沙蟹種苗,透過海草床植隱蔽功能,降低放流蟹苗被捕食危機,同時也提供豐富扁跳蝦、麥稈蟲、稚貝、稚螺等食物鏈來源,確保沙蟹種苗成長。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表示,目前已成功掌握沙蟹繁衍技術,水質管理技術、調整餌料投飼方式、設置蟹苗附著網框、精準掌握著苗時間點,建構稚蟹量產模式,現階段每年可培育數十萬尾沙蟹苗放流。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大聲疾呼,許多沙蟹未達上市體型慘遭採捕,體型過小(頭胸甲寬10公分以下)沙蟹及抱卵雌蟹都不要捕捉,讓沙蟹至少產卵1次繁衍綿延。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