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記協台港澳辦公室前主任柏亢賓本月24日上午7時5分過世,享壽87歲。
「中國記協」全稱為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負責所有在大陸的境內外媒體事宜,柏亢賓曾長年擔任中國記協的台港澳部主任,與許多台灣新聞前輩有交情。
1992年9月5日,應海基會邀請,由中國記協組織,以時任《人民日報》港台僑版主編翟象乾為團長、柏亢賓為副團長的18名大陸記者團,首次赴台採訪,打開了兩岸新聞界雙向交流的大門。
根據大陸媒體報導,柏亢賓當時全程都帶著一個黑色帆布包,台灣海基會朋友或其他大陸記者要幫他背,他都一一謝絕,這個包他白天背著、晚上枕在頭上,時刻不離身。後來才知道,這袋子裝著有關部門給的2萬美元現金,是全團出現意外時的救命錢。直到最後,柏亢賓取錢付賬時,大家才知道這個小秘密。
柏亢賓也是兩岸新聞交流研究的「開山祖師」級人物,全大陸第一篇對兩岸新聞交流研究的論文,就是柏亢賓發表於1992 年《今日中國》的〈兩岸新聞交流在互動中擴展〉一文,他認為「兩岸新聞界的交流時時在互動中擴展,前景是可喜的」。
前圓山大飯店董事長、前中國新聞協會監事李建榮,在其《大時代的巨變》一書中,曾回憶1990年主跑國民黨的台灣記者首度組團赴大陸訪問,柏亢賓對此團熱情接待。
他提到,當時最後一站在杭州的歡送晚宴,氣氛熱烈起鬨唱歌,有位《中央日報》記者唱起了「中華民國頌」,因歌詞有「中華民國千秋萬世,直到永遠」,讓主人感到尷尬;當時柏亢賓說,大陸方面如果唱義勇軍進行曲,是否雙方就會更不愉快?20年後,李建榮到北京與柏亢賓重逢敘舊,柏亢賓還特別提起這段往事。
柏亢賓逝世,不少主跑兩岸線的資深媒體人感到惋惜,並在臉書追憶,感念柏老曾經的照顧。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