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新冠疫情災難中,民進黨政府的政治算計嚴重毀損了社會的和諧,增添人民之間的相互猜忌。僅僅採購疫苗不力一項,就把台灣「孔融讓梨」的禮讓之風摧毀成「二桃殺三士」、「職業有分貴賤」的殘酷現實。

苦等不到疫苗的中堅階層更成了社會棄兒。過去大家不爭疫苗時,書本裡、行政首長和政治人物的嘴巴裡,把20到50幾歲的階層捧為「社會中堅」,但輪到現在要打疫苗,中堅變成「中間」,強與弱兩邊的疫苗輪序都搆不著。

5月疫情大爆發,民眾這才發現,自詡為「防疫優等生」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手上沒有多少疫苗可供大家接種。這時候,以前排定第一到第三順序而不願打疫苗的人搶著打之外,指揮中心原先訂的每個優先順序列,都突然擠進來持「不同優先理由」的族群,搶著插隊打疫苗。

排第一順序的「醫療院所執業醫事人員」,擠進了私人診所的助理、清潔工、行政人員之外,就連眼鏡行的驗光師、工讀生也被排進去。第二順序的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也開始有一般行政業務的人員、工友爭著入列。連縣市議員、鄉市代表也想以「政府人員」搭上第二順序。第三順序的「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也同樣開始擴大解釋。勤走基層的民代如果擠不進第二順序,也想利用這個「高接觸風險」搶入第三順序。記者更不遑多讓,也希望搶列在這個順序。

最近有立委舉發,衛福部食藥署編制僅646人,疫苗造冊人數卻有1356名,整整多了710人,已接種人數是1089人,接種率169%,因而質疑衛福部有運用分配疫苗的特權圖利自家人之嫌。雖然衛福部出面講話,指編制員工與實際員工的員額本來就有不同,否認有特權打疫苗,但這樣的列冊難免惹瓜田李下之譏。

真正最容易起爭議及招來特權之說的,就在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正常運作的必要人員」的優先順序。這個序列最早的版本僅包括軍人、軍事機關及國安單位之文職人員。但經過立委等各級民代的「為民喉舌」爭取,多增列了十幾個行業人員。

只要第七類以前的順序列有任何社會族群被民代爭取列入,就把第八順序的65至74歲長者、第十順序列的50歲至64歲的族群,一直往後擠壓到不知何時才能輪到打疫苗。

而且從第一優先順序查到表單末的第十順序,完全看不到20到49歲的社會中堅階層。這當然令眾多社會中堅分子感嘆,他們平日都得經營事業或上班,頻繁出入各場所,接觸的人員既多且雜,就因為他們可能比較健康,反而都排不上打疫苗的順序,情何以堪。

難道國家一定要逼得這群人去弄一些證明,把自己的健康變壞,或把自己變成攤販、志工、工友之類的,才能打得上疫苗?看來,疫苗短缺之亂已經讓我們社會中堅分子懷疑自己在國家及社會的價值及定位,其災害之大難以想像。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疫苗 #衛福部 #人員 #社會中 #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