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人行進行全面降準,與過往不同的是,當前正處在物價上漲的通膨階段,不乏中游工業、企業表示無法承擔過高的原材料而決定停產,人行不但沒有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反而進一步釋放約人民幣(下同)1兆元的流動性,主因為判斷中國經濟恢復尚不如預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在通膨背景下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此背景下,前期因為經濟復甦預期而上漲的周期類股、金融類股需等待下一個刺激題材;而成長類股因有望穿越經濟周期,且前期受到利率上行對估值造成壓力,將較容易再受到市場青睞。
根據高頻數據、市場調查以及近期公布的業績預告,第二季業績高成長的行業集中於新能源車、半導體、高端製造等領域,且這些行業均具備長期的產業趨勢,同時短期有亮麗的業績。下半年將進入消費電子、汽車的消費旺季,5G有望推動手機、可穿戴、VR/AR等應用更為豐富,汽車智能化、電動化持續升級等,搭配歐美新能源車的加速滲透,能帶動相關供應鏈高成長。
而醫療方面,在民眾的可支配所得增加下,消費類醫療需求持續增加,技術逐漸成熟加上可及性增加均有望提高民眾的治療意願,例如:眼科、口腔、醫美等長期成長空間甚大。另外,疫情以來居民儲蓄率上升,所積壓的消費意願有可能在接下來的「金九銀十」階段集中釋放,國外旅遊受到阻礙的情況下,消費也將轉移至中國國內支出,因此對於消費、醫療、科技、新能源車等行業仍可以抱有期待。
從市場動能來看,6月底以來陸股成交金額多維持在9千億元以上,時常有超過兆元的情況;北向資金6月中以來略為震盪,買入的趨勢不如前五個月強勁;兩融餘額占全市場市值2.6%,兩融交易額占全市場比率9.35%,均是2021年2月以來的高位。資金流向顯示,當前以外資為主的長線投資人略顯遲疑,同時散戶當前較為積極,已接近農曆年前的景況,因此市場波動可能加劇。伴隨歐美下半年進入討論縮表階段,以及中美持續有事件性的摩擦,均為可能造成陸股短期震盪的因素。
但我們若以中長期眼光來看,科技、消費、醫藥等產業具備持續成長動能,居民的資產配置陸續由房地產、理財產品轉移部分進入股票市場,以及外資加大於中國股票市場的配置比率,均有望持續推動資金流入中國股票市場並保持重要產業活躍,短期的震盪有望提供想入場的投資人較好的中長期買點。因此,我們建議可以利用定期定額或是回檔單筆加碼的方式,繼續參與投資中國股票市場。
綜上所述,中共百年黨慶行情過後,短期內市場雖較容易出現震盪,但是陸股於震盪中也孕育不少的投資機會,包括我們看好的科技、消費及醫療產業等。行業上,建議第三季可以持續關注於內需消費、醫藥、新能源車、設備、科技等領域,並隨時保持風險意識,聚焦於長線得以勝出並持續成長的優質個股,趁早逢低擇優布局,以掌握彈升機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