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調查顯示,德國10月企業信心連四月下滑,原因在於全球供應鏈受阻令經濟前景蒙塵。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推估,受疫情延燒、原物料短缺與通膨升溫影響,德國第四季經濟成長恐大幅放緩,預估僅較第三季成長0.2%,陷入「停滯性通膨」。
Ifo經濟研究院25日公布,德國10月企業信心指數由9月的98.9點跌至97.7點,連續第四個月下滑,距離6月創下的101.8高點越來越遠,亦不如市場預估的98點。
Ifo總裁費斯特(Clemens Fuest)表示:「全球供應鏈問題正妨礙德國經濟復甦。」報告顯示,德國企業對未來景氣的預期指數,由9月的97.4點跌至95.4點。至於對經濟現況的信心指數,亦從9月的100.4點略跌至100.1點。全球供應鏈持續打結,導致德國製造業10月產能利用率下滑2.1個百分點至84.7%。
此報告共調查約9,000家公司,範圍涵蓋製造業、服務業、貿易與營建業領域。
荷商安智銀行(ING)全球研究部主管布塞斯基(Carsten Brzeski)表示,從此數據可看出,今夏對於經濟的樂觀情緒已消失殆盡,德企預期經濟目前頓失動能的狀態短期內恐難扭轉。
布塞斯基認為,供應鏈受阻與能源價格高漲問題恐怕要到明年夏季才可能解決,而這意味著:德國今年經濟恐無法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德國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克雷默(Joerg Kraemer)表示,德企信心連四月下滑是一大警訊。德國企業預期,政府可能推動新措施以遏制確診病例攀升,而亞洲等地區可能因疫情升溫而關閉工廠,導致全球缺料問題惡化。
克雷默指出,除了這些問題外,德國第四季也可能遭遇到「停滯性通膨」危機,而以上這些因素可能導致德國第四季經濟成長急遽放緩。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