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課綱的核心主軸是「素養教育」,因此近年來無論學校或民間教育機構提出各式各樣的教學創新,幾乎都抓著「素養」這個重要元素。有人開玩笑說現在不僅教材有素養,教學要素養,評量也不能沒素養,學校養不夠,繼續到補習班養!
這個讓人感覺熟悉卻又陌生的詞,的確不容易給明確的定義。目前常用的是以OECD提出的概念,素養教育包含知識、技能和態度三個部分。當中知識和技能是較容易理解的,主要是老師透過各種教材,把需要學會的內容傳遞給學生,並且要學生熟練各種運用知識的技能,從基礎的讀寫算,到較高階的歸納分析。
至於態度,是對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將其應用在生活上,以解決問題的意願與能力。這個過去被忽略的態度,實際上是面對未來學習與工作非常重要的關鍵。
在傳統應試教育中,學生不需對所學有太多想法,學生要會的就是努力解答考卷上的問題,因此多數學生對學習沒有想法。
而素養導向的學習強調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應用,需要學生對所學有更多想法,投入更多心力去觀察、思考、批判和創造。當學習越是能與生活相結合,越能應用在解決問題上,就越能感受到學習樂趣,進而保有學習的動力,能從容應付各種變化,這就是素養教育最大的價值。(作者為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