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為台灣紅蔥頭最大產地,有鑑於以往「早蔥」價格較佳,有蔥農會選在中秋節前提早栽種,但前陣子氣溫偏暖,讓「怕熱」的紅蔥頭長不大,產量直接砍半;此外,疫情衝擊下,紅蔥頭庫存過於充裕,使得成交行情下滑,產地價格更是不敷成本,每台斤原本可到60元,今年只剩13元,蔥農嘆這價格讓人怎麼活。
立委賴惠員近日收到北門蔥農反映,指紅蔥頭出現產銷失衡,25日召集農委會農糧署會勘。她說,今年5月台灣進入疫情三級警戒,許多餐廳與麵攤生意受到影響,連帶減少紅蔥頭的需求,許多農民反映價格不敷成本,只能忍痛接受低價收購。
原是一片綠油油的蔥田,如今許多田區的植株,葉尖卻出現乾枯、發褐色現象。北門區文山里長李英信說,8月種下去的蔥苗,大約過3個月就可以採收,紅蔥頭怕熱、不怕冷,愈冷反而長得愈好,但今年冬天低溫較晚報到,紅蔥頭熱到受不了,無法長得紅潤飽滿。
李英信提到,他去年2分地的「早蔥」,採收後賣到約13萬元,今年氣候影響,產量從3000多台斤砍半到1400台斤,上周交貨給盤商,僅賣了3萬多元,相當悽慘。還有蔥農氣憤地說,疑似是盤商聯合壓低價格,因為今年庫存的量受疫情波及無法消化,趁機把損失轉嫁給農民。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