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人類經過兩年的疫情折磨,基本上應該可以苦盡甘來。雖然最近有新變種病毒Omicron,但是以目前的訊息來看,打過疫苗的人,大多就是輕症。這也符合病毒演化的理論,因為病毒越演變就應該是越能夠跟人類和平相處,這樣才不會讓自己病毒的前途堪慮,才能夠更加的複製傳播。未來疫情流感化,可能性非常大。
2020年2月以來三大央行合計資產規模新增就逾10兆美元。今(2021)年持續量化寬鬆,縱使美國已經在11月開始啟動減購債(Taper),三大央行資產仍持續增加。例如到明年年中減購債結束前,美國還會增加4200億元。再者,基於2000年以來主要國家債務餘額佔GDP比重不斷攀升,主要國家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步伐恐受制於各國利息支出,亦即升息速度不會太快。所以明年基本上還是相當量化寬鬆的一年。
另外,各國為了拉抬疫後經濟,拜登政府很清楚的已經轉向大政府。重建美好未來 (Build Back Better)的三大計畫,雖然經國國會刪減不少,但大規模財政政策陸續推出,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4500億美元、基建投資和就業法案1.2兆美元等,加上全球新興產業與科技應用需求強勁,市場上不乏熱門題材。
由於市場上累積的資金水位相當的高,很多指標都被認為過熱,股市的大波動就很難避免。甚者,市場上有許多名人都認為股市漲太多。例如資產管理機構GMO創辦人也是號稱債券天王的葛拉漢(Jeremy Grantham),5月起多次警告美股泡沫美股史詩級崩盤已在不遠處了。但我認為美國股市的融斷設計及各國央行貨幣政策的聯手運用,應不至於此。難以避免的是任何風吹草動,就可能過度反應,因此操作有一定的難度。投資人要設立停損,或是委由專業經理人操作,以免有難以承受的狀況發生。
然而,看準未來正確的發展方向就是短暫的套牢投資也不用擔心。未來減碳相關概念股值得注意。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會後近200國簽下「格拉斯哥氣候協議」,明訂世界需團結減碳,在明年底前強化「2030年減排目標」,加速致力於分階段削減「未使用碳捕捉技術的燃煤發電」,並淘汰「無效率的化石燃料補貼」。保險事業發展中心12月1日主辦「2022年經濟與保險發展論壇」,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應邀致詞時也指出未來將要求保險業及銀行業依「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的相關風險與機會做評估及揭露建議,並於明年6月提交永續報告書。這些氣候變遷的議題已經改變了企業社會責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讓永續發展的 ESG,強調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與公司治理(Governance)成了最夯的評估投資標準。未來各行各業可能都要提供ESG相關內容,作為金融投資及授信參考。與此同時,零排放的電動車,國內大廠鴻海與裕隆聯手的鴻華成立的MIH電動車開放平台,都是值得注意的方向。
今年的服務業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產業。需要人與人接觸的餐飲、住宿、百貨、業績都不好。明年業績都有可能回春。但是相關行業還是要思考如何順應疫後發展出來的零接觸消費及線上經濟。換句話說,實體商務與電子商務做結合的O2O要在線上讓消費者就看到所有資訊,藉此能抓住顧客,導引消費者到線下享受更好的體驗服務,賓至如歸的感覺。最近元宇宙的提出,雖然有點遙遠,但是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這些新興科技結合服務業能虛實整合,絕對不容小覷。
疫情終會過去,這次的冠狀病毒的肆虐,科學家最終會幫忙解決。但主要國家救市的寬鬆貨幣政策留下的難題是全球流動性氾濫;救經濟的財政政策是讓全球債務加劇。因此造成的貧富不均及世代不公,是未來人類發展的難題,需要全球政府治理的合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