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金充沛,持續流向投資市場。據金管會統計,11月國際板債券再增十檔新債券、發行金額10.29億美元,而到12月14日為止,今年國際板債券發行量累計達200檔,創國際板開板15年來的單年發行檔數新高,累計發行金額413.6億美元,全年應會是歷年第三大發行量。
今年到11月底,國際板債券提前贖回檔數共56檔,累計贖回金額113.89億元,12月僅一檔債券觸及可提早贖回,規模2億美元,即便這檔債券也提早贖回,今年國際板債券提早贖回量僅2020年的25%左右。
因為發行量持續增加、提早贖回債券減少,據金管會統計,到11月底,國際板債券流通在外檔數有759檔、流通在外發行量是2,032.21億美元(約新台幣5.65兆元),檔數及金額都續創歷史新高;而這些債券有近八成握在壽險公司手中。
際板債市是金管會成立初期希望台灣資本市場不要被邊緣化,推出的境外美元市場,原本是要有外幣債市及外幣股市,但首波僅先推出美元債市,主要供機構投資人投資,並希望台商亦可到國際板發債籌措外幣,作為海外營運資金,後來再加上人民幣計價的寶島債,希望成為另一個離岸人民幣中心,但發行量始終不高。
直到2014年6月保險法開放保險業投資國際板債券,可不計入國外投資限額,國際板才算蓬勃發展,有了壽險資金挹注,2016年共有175檔國際板債券發行、發行金額493.73億元,當時即創國際板開板十年來,發行檔數及金額的歷史新高。
但隨著金管會控管壽險資金投資的國際板債券可贖回年限必須逾五年;立法院要求控管投資額度,隨後設下加計國外投資不逾可運用資金65.25%的上限後,國際板發行量也隨之衰退。
2020年美元利率因新冠肺炎出現急降,國際板債券大量提前贖回,當年共贖回159檔債券、金額共458.48億美元,造成壽險公司現金部位大增、資產與負債匹配度下降,急著尋找美元投資標的,因此2020年有195檔債券新發行,金額共601.56億元,在贖回潮下再創年度發行檔數及金額歷史新高。
今年提前贖回檔數少了64%、提前贖回金額更少75%,但因資金仍多,發行檔數首破200檔,發行金額可望創史上第三高。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