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因天然氣價格飆升而使電價狂漲,導致歐盟成員國對於是否應該展開能源市場改革而意見分歧。
■EU countries have splintered over how to respond to high energy prices.
有鑑於今秋歐洲天然氣價格飆至歷史新高,引發歐盟成員國一陣恐慌,促使法國、西班牙等國呼籲改革歐盟能源市場規則,以因應天然氣價格高漲的局面,但另一方面,德國、丹麥等歐盟九國則持反對立場,認為若為了能源價格而啟動電力市場重整,恐將增加再生能源進入電力系統的成本。
針對如何因應高能源價格,歐盟成員已陷入分裂。歐盟27個成員國12月初召開能源部長會議,討論是否應進行電力市場改革,但最後兩方陣營各持己見。
今秋歐洲天然氣價格狂漲,刷新歷史紀錄,帶動電價大增,主要是因為經濟自疫情低谷復甦,對能源需求躍升。此外,天然氣供應吃緊,儲存量位於低檔,這當中俄羅斯扮演關鍵角色,因該國天然氣國營公司Gazprom供應的天然氣少於預期。
歐盟能源執委辛森(Kadri Simson)提到,「俄羅斯供應的天然氣比去年減少25%。」
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希臘、羅馬尼亞等國有意修訂歐盟能源法規,要求歐盟規劃聯手購買天然氣的架構,以促成策略儲存。此聯盟認為市場應該改革,並聲稱當前的高電價並不合理。
根據市場設計,天然氣通常是批發電價定價基準,而以西、法為首的聯盟希望讓電價與天然氣價格脫勾,給予更多彈性,並建議聯合採購天然氣,將會提高歐盟國家的議價權,保護歐盟免於市場波動。
九國反修法 挺再生能源
另一方面,歐盟九國在12月初的部長會議前發布共同聲明,呼籲歐盟維持現有能源市場制度。各國之間電價差距或系統不同,可能會波及國家間的電力交易,長期來看,可能壓制再生能源進入電力系統的誘因,「我們無法支持任何偏離電力與天然氣市場競爭原則的作法」。
簽署該聲明的九個國家分別是奧地利、丹麥、愛沙尼亞、芬蘭、德國、冰島、盧森堡、拉脫維亞、荷蘭。
歐盟執委會在10月公布「工具箱」措施,可供各國政府因應天然氣價格衝擊,並提到歐盟將繼續研究解決價格衝擊的長期選項。
為了減輕消費者的負擔,許多歐盟國家已祭出暫時措施,例如提供補貼和減稅。歐盟估計,這些措施將增加逾34億歐元的支出。
儘管天然氣價格近期已自10月初締造的歷史高點回落,但因近幾周天氣寒冷,使得有些國家天然氣價格仍居高不下。
碳市炒作 也成爭論點
西班牙、希臘、波蘭、匈牙利等國希望歐盟能支持重整批發電力市場,或是阻擋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TS)市場投機行為。波蘭氣候部長莫斯科娃(Anna Moskwa)表示,「我們不能繼續假裝ETS是完美運作的系統…這需要大規模的改革。」
波蘭、捷克與西班牙亦要求歐盟限制金融投資者參與碳市,認為這導致二氧化碳價格飆升至歷史高點。波蘭盼歐盟調查俄羅斯Gazprom公司是否是此波歐洲天然氣價漲的主因。
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曾在10月批評歐盟氣候政策計畫是烏托邦的幻想,但其他歐洲國家則認為,天然氣價漲有助於歐洲加速轉向再生能源,減少對價格波動的化石燃料的倚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