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駐美大使秦剛接受美媒專訪時表示,如果中美都不想打仗,就要共同反對和遏制台獨,給和平一個機會,讓和平勝出。不同於過去索然無味的外交辭令,這位少壯派中共外交官用罕見的「大白話」談及台灣,蔡政府聽懂了嗎?

冷戰時期,西方情報界對蘇聯政治文告的解讀,被稱為「克林姆林宮學」,也就是從冠冕堂皇、照本宣科的官方修辭中捕捉蛛絲馬跡,獲取敏感訊息。深受上述分析方法影響的台灣,憑藉中文的母語優勢,成為研究大陸政治的重地,也一直延續到如今對北京對台訊息的研判。

然而,大陸版「克林姆林宮學」絕非螺螄殼裡做道場,如果在價值觀、基本立場上沒有保持客觀和中立,任何「有意義」的訊息經過主觀的片面過濾,反而會產生更嚴重的誤判。例如,中共官媒是否提到暗示動武的「勿謂言之不預」用語、大陸政治或軍事報告中提及的2027、2035或2049等敏感時間點等,都被台灣以放大鏡檢視,作為判斷大陸「武統」可能性的證據。

事實上,如果太糾結於這些細枝末節,最終不是霧裡看花、就是盲人摸象。正如同最近2年裡,「武統」和「備戰」一直是台北政圈最火熱的話題,無論是政論節目、國會質詢還是政治人物的臉書文章,這當然反映出大陸軍事威嚇給台灣社會帶來的壓力和擔憂,但這究竟代表了怎麼樣的訊號?台灣如何真正維持和平、遠離戰爭?這些最重要的訊息,反而淹沒在無聊的政治口水或聳人聽聞的「大內宣」之中。

這就是秦剛此次表態如此重要的原因。秦剛非常直白的表達了3個意思:第一,大陸珍惜和平、不想打仗,所以無意對台灣「以武逼統」或者以武力改變兩岸分治現狀;第二,台獨會逼大陸打仗,而美國一定會捲進來,所以台獨對中美來說都是災難;第三,如果中美能夠「共管台獨」,台海和平現狀就可以維持下去,這對雙方都好。

美方長期對台政策的核心內涵就是「分而不獨、和而不統」,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近5年來,一方面是美方自身更加相信中國威脅論,另一方面是大陸對民進黨施壓令美方相信大陸有意「改變現狀」,造成美方透過在外交、政治、軍事領域支持台灣以反制北京的力度愈來愈大。無論是習拜會上對美方的勸告,還是這次秦剛的直言不諱,都能看出北京全力向美方說服、澄清其對台和統路線不變的努力。

無獨有偶,大陸台研會長汪毅夫近期撰文認為,「反共藍」與「台獨綠」都是敵對力量,看似強硬的修辭背後,同時提到「民進黨不是鐵板一塊」以及有意將「頑固台獨」與其他民進黨成員區分開來的表述。這同樣是一句「大白話」,意思是大陸雖然堅決反對台獨,但仍然願意等待和說服民進黨放棄台獨路線,回到兩岸和平發展的正途。

大陸一邊從外交層面糾正美方對台海的戰略判斷,另一邊向綠營喊話與頑固台獨切割,應是在「釜底抽薪」化解兩岸衝突的風險,盡快結束美中台之間長達6年的惡性循環。蔡政府應該準確、不帶偏見地理解這些訊息,給兩岸和平留下最後一個機會。(作者為智庫研究員)

#大陸 #現狀 #台獨 #美方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