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棟是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博士,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反恐怖主義、非傳統安全問題、出口管制和中美關係。
張家棟20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表示,美國總統拜登20日上任已滿一年,中美鬥爭與競爭更加深刻具體,說明美對中政策已超越黨派及領導人界線。總體來看,美國等西方對中戰略主要有:在價值觀上孤立中國、在戰略上圍堵中國、在經濟上疏遠中國等3張牌。應對這種局面,首先,對美國反中同盟體系的心態要穩;其次,積極推動民主政治建設;第三,推動包容性國家大戰略;最後,中國要強化改革開放力度。
張家棟分析美國等西方對中戰略主要的3張牌:一是在價值觀上孤立中國。「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價值觀是美國能夠團結盟友、孤立中國的「最趁手工具之一」。
二是在戰略上圍堵中國。美國一面鞏固傳統同盟體系,另一面也「創新」同盟體系。努力建立全方位、多形態、多領域圍堵中國的體系。
三是在經濟上疏遠中國。核心是美日歐形成零關稅、零障礙、零補貼的經濟共同體,延伸區將是CPTPP和其他自貿協定的非西方成員。
張家棟強調,對於這種局面,中方對外心態要穩,對內改革開放的動作要積極果斷。
首先,對美國反中同盟體系的心態要穩。美國組建反中圈子越大,中國壓力就越大。但同時,盟友戰略地位越高,美國領導地位也就越弱。日本日前與澳洲簽署《互惠准入協定》,擺脫傳統單一美國選項,也是一種變相多極化進程。
其次,積極推動民主政治建設。民主是一種政治組織形式,社會主義有機會比資本主義實現更廣泛、更深入的民主政治。過去40多年,中國人已成功反擊「中國經濟崩潰論」。當然有信心進一步以「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成果」反擊美國等西方對中政治攻擊及汙衊。
第三,推動包容性國家大戰略。中國要擺脫美國預設戰場、進入「集團對峙」陷阱。中國有可能、也有機會實施一種包容性國家戰略。絕大多數國家,都希望繼續與中國保持正常接觸與溝通。
最後,中國要強化改革開放力度。從二戰後的歷史來看,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系,最有利於生產率和競爭力的提高,也最有利於國家的發展和崛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