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海外投資餘額已逼近新台幣20兆元,除了匯兌風險由保戶自負的外幣保單部位,可不避險外,其餘13.87兆元的國外投資部位,若不避險,匯兌損失就會吃掉當期獲利,但若完全避險,買換匯契約(CCS)或無本金遠期外匯(NDF)的錢一去不回頭,雖能保護帳面獲利不被匯損吃掉,但營運成本也會大量增加,同樣會吃掉獲利。
新冠肺炎讓美國利率急降,台美利差縮小,讓避險工具成本下降,去年全年壽險業花在避險工具的成本為新台幣1,172億元,比2020年省了428億元,加上新台幣兌美元匯率雖持續升值,年升幅達2.87%,已比2020年升值5.3%幅度縮小,因此匯損金額亦縮小。
金管會公布,在扣掉避險工具成本及兌換損益後,壽險業海外投資淨收益達新台幣7,914億元,比2020年多賺1,650億元,占壽險整體投資收益的六至七成,對獲利貢獻極大,代表國外投資雖有匯兌風險,仍是壽險業提升獲利不得不走的路。
金管會統計,壽險業2017年全年匯兌成本1,761億元,2018年新台幣先升值到29.12元,之後又貶回30.7元,但已付出極大避險成本,全年匯兌成本達2,309億元,2019年新台幣則是先貶後急升,全年避險成本2,912億元,2020年新台幣雖大幅升值到28.508元,但壽險業強化避險,全年匯兌成本2,968億元,沒有破3千億元,去年則是成功降低成本到2,174億元,終止連三升。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