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情勢: 先前俄烏衝突的利空幾度造成金融市場動盪,直至15日德俄高層會晤、以及俄羅斯宣布撤軍之後,市場恐慌情緒消散,使全球股市迎來報復性上漲,各類股中尤以這段時間跌幅最重的科技股反彈強勁,考量俄羅斯撤軍說的出現與德俄務實性的會談同日,且俄方也主動拋出該國軍事裝備與部隊在演習後離開克里米亞的影片,研判市場將採信撤軍行動的真實性,有助慶祝行情的延續。

惟關於通膨議題仍需審慎應對,特別是在俄烏政局傳出有望舒緩的當下,美歐主權債殖利率迅速恢復漲勢,再加上能源商品價格至今仍處高檔,估計央行決策者應不敢輕忽此勢,市場也不易就後續的政策路徑、利率預期形成共識,當使金融資產短線震盪難免,提醒操作上還需謹慎因應,部位不宜過高,以持盈保泰為先。

台股16日大漲279點後,加權指數已重返所有均線之上,且成交量高於前兩日下跌時的數值,代表多方再次佔據優勢,另KD指標開口再度向上發展,MACD也有轉折向上的契機,如果能伴隨成交量能持續放大,大盤後續就有高點可期。不過,鑒於近三波大盤的高點分別為18,619點、18,575點、18,338點,持續存在高點不過前高的現象,台股能否突破18,338點的位置、或買盤是否有足夠追價,都將是市場觀察的關鍵。

其次,成交量能可否維持在3,000億元之上,將是多方攻勢能延續多久的指標,以加權指數的三波高點為例,1月初歷史高點18,619點的成交值為3,434億元,第二波落在1月18日的次高點18,575點,量能縮至2,682億元,且當時前後幾個交易日成交量皆不到3,000億元,顯示追價意願早已退卻,也以此做為後續出現一段修正的解讀。

至於第三波高點落在農曆年後2月10日的18,338點,當日成交值為2,854億元,是新春開盤連四漲以來首次量能不足3,000億元,後續盤亦轉為震盪下跌。總之若交投量能無以為繼,即透露市場投資人心有顧慮,以美債十年期殖利率步步走高為例,股市的位階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自然也影響交投量能。

投資策略:

投資主軸上,提醒善用本波國際科技股反彈的契機,並以近來科技廠陸續釋出營運展望及元月營收為基礎,題材持續著重5G/6G、AI、高效能運算等強勁需求為半導體設備、封測、晶圓代工等族群帶來的商機;還將缺料緩解的因素納入,配合中長期趨勢性的題材,建議可留意資料中心建置催生雲端伺服器、以及新平台升級的商機。另月底MWC展將至,國際大廠多有新品發布,本次MWC大展的重頭戲著重於通訊、雲端運算與智慧產業等技術趨勢,相關概念族群均值得關注。

傳產股方面,儘管國際油價一度飆至波段新高,通膨預期持續高檔也使資金成本居高不下,但須留意的是多數國際疫情已逐漸降溫,供應鏈將朝逐漸緩解的方向,再加上中國冬奧將於2月下旬結束後有助開工率的回復,有利傳產製造股回穩,可鎖定紡織、鞋材、鋼鐵、金融、電池材料、新能源車等族群。

#後續 #有助 #高點 #族群 #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