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丁15日下令從烏克蘭逐步撤軍,讓長達3個多月的俄烏危機開始朝和平的方向傾斜。背後原因就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同意做出重大讓步。
2021年11月下旬開始,俄羅斯就在烏克蘭的邊境集結大軍,擺出隨時可能進犯的姿態。從2021年12月到2022年2月,俄羅斯官員與美國和北約官員歷經多次談判,都未達成突破,危機反而愈來愈形升高。美國總統拜登甚至揚言俄羅斯可能最早會在2月16日對烏克蘭發動攻擊,俄羅斯則反問美國證據何在,雙方各執一詞,引起全球矚目。
2021年12月初,克里姆林宮透過外交管道對美國與北約提出一份安全保證清單。莫斯科要求北約不得讓烏克蘭成為新成員、美國為首北約國家不得在東歐與烏克蘭建立新的軍事基地,以及北約停止東擴。
俄羅斯與美國及北約迭經談判,後來美國與北約決定以書面方式回絕俄羅斯的要求。克里姆林宮多次表態要對烏克蘭用兵,甚至協同白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進行10天的聯合軍演,展現隨時可能進犯烏克蘭的決心。
拜登多次表示俄國最快可能在2月16日攻打烏克蘭,並將美國情報機構研判的俄軍進軍路線公諸於世。同時美國為首的西方盟國透過媒體透露烏克蘭軍力已非吳下阿蒙,如果俄羅斯決定進犯烏克蘭,可能會付出慘痛代價。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雖然對拜登的警告不以為然,因為拜登的放話必然會對烏克蘭的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但仍然希望拜登能訪問烏克蘭,作為對俄羅斯大軍壓境的嚇阻方式之一。為了化解俄烏危機,法國總統馬克宏7日飛往莫斯科與普丁會晤,但並未達成任何突破。德國總理蕭茲也於14日訪問烏克蘭與澤倫斯基會談,接著在15日訪問俄羅斯與普丁進行最後的斡旋。
澤倫斯基告訴蕭茲說,他認為烏克蘭參加北約終究只是「 大夢一場」,因為沒有多少國家會支持。澤倫斯基的這番話,不啻是變相回應俄羅斯的安全保證要求。蕭茲在與普丁會談時,也轉達澤倫斯基的重大讓步。
對莫斯科來說,烏克蘭同意不參加北約,就可算是俄羅斯的一項重大外交勝利。莫斯科一向都是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成果。今天普丁只靠大軍壓境與聯合軍演,就取得烏克蘭的重大讓步,當然可以在國內外宣稱這是俄羅斯的一大外交成就。
對西方國家來說,暫時不同意烏克蘭參加北約,就阻止了俄國進犯烏克蘭的軍事危機,代價也還不算太過高昂,至少北約國家並未犧牲烏克蘭的領土作為交換條件。更何況,在這次危機期間,西方國家對烏克蘭提供諸多武器裝備與訓練,也為未來烏克蘭加入北約打下堅實的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普丁在14日俄羅斯國營電視台的談話顯示,他雖同意繼續與美國和北約談判,但表示談判絕不可能永無止境。他的談話顯然在暗示,雖然烏克蘭的危機暫時緩解,但只要一有機會,俄羅斯很可能隨時重施故技,對美國與西方國家施壓。
最後,俄烏危機竟然發展成烏台共伴效應,對我國國家安全構成新的威脅,可能是國安高層始料所未及的。(作者為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