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地說,由於俄羅斯為全球第二大的原油及天然氣生產國,無論是俄方以斷供作為談判籌碼、戰事爆發造成供給中斷,或遭到西方同盟施以出口限制,都會影響到全球能源供應,並且首當其衝的即是歐洲。

因為歐洲有40%的天然氣、25%原油進口來自俄羅斯,俄烏衝突引發的能源危機將令歐洲的通膨情況更加惡化。

再者,當前國際糧食價格已攀升至十多年來的新高,且俄羅斯又是世界最大的小麥供應國,與烏克蘭合計占全球出口總量的近1/4。兩國衝突或歐美對俄的出口限制不但會拉高小麥、麵粉的價格,還會使許多相關農產品因替代效果而走揚。再加上俄羅斯亦是全球最大的金屬出口國,鈀、鋁、鎳等工業用金屬要是無法如常出口,將推升其國際價格,導致許多製造業產品供應鏈混亂。

正因如此,2月24日俄國公開向烏克蘭「全面宣戰」後不久,不少商品價格隨即飆漲,如年初至今的布蘭特(Brent)原油價格就大漲31.1%至102.26美元/桶,睽違8年再度突破百元大關,小麥價格亦大漲20%接近歷史高點,CRB工業金屬指數亦上漲8.14%。

此外,俄烏衝突再度擾亂供應鏈,同時拖累全球及美國的經濟表現,使市場對聯準會3月會期升息幅度的預期,從早前的二碼,轉為一碼或不升息。只因俄烏衝突雖會導致通膨加劇,升息幅度理應更大,但經濟展望明顯趨緩的風險亦將大增。在這樣的情況下,肯定造成聯準會等主要央行決策的兩難、政策失誤風險也相應升高。

當然,隨著俄國向烏克蘭宣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同盟肯定會祭出一籃子制裁和技術出口限制措施等,其影響大略可分為三階段來看:第一階段制裁無外乎對相關涉及侵烏的官員、個人或企業的資產凍結與旅遊禁令,但這個階段的制裁多屬面子之爭,並無太大實質效果;第二階段即是經貿制裁,手段包含舉債限制、出口限制,甚至能源限制。

此舉必將讓大宗商品價格再度攀升,甚至引發歐洲能源危機,亦會對美國經濟產生衝擊;第三階段則是金融制裁,包含銀行黑名單、美元結算限制,乃至於把俄羅斯大型銀行踢出「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令俄國無法與使用SWIFT進行貿易,一如伊朗即在2012年就遭受此種制裁,使該國對外貿易嚴重受阻與喪失可觀的石油營收。

不過,俄羅斯貿易額為全球第五大,亦是重要的能源供應與糧食生產大國,若其被踢出「SWIFT」,對全球經貿供應鏈的影響將遠高於伊朗,讓美國有所忌憚。同時,2014年克里米亞衝突後,俄羅斯因歐美制裁導致經濟大幅衰退後,積極調整經濟結構與體質,如今已是20大新興經濟體中,政府負債最少的國家,且擁有近5,0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再加上近年來有意識的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降低美元結算比重,並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往來,使西方同盟國的制裁若無較前次更強的手段,對俄羅斯經濟的負面影響將不如2014年,這也是普丁能如此強硬的原因之一。

先不論短期內俄國與西方同盟國的角力如何,俄烏衝突產生的長期性影響已甚為明朗。

首先,中俄同盟的關係將更加穩固,經濟聯繫愈發緊密,如兩國最近就俄羅斯供應中國天然氣的30年合約進行了談判,這對歐美而言無疑是強大的挑戰;其次,歐洲必定會加快推動能源供給的多元化,大幅減少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第三,俄羅斯將經濟作為政治手段的做法,也會讓各國重新省視與俄羅斯的經貿往來,進而影響俄羅斯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西方同盟 #限制 #俄烏衝突 #美國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