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發動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勢進軍烏克蘭,烏克蘭則下令全國動員抵抗。情勢未來如何演變還要再觀察,但就目前已明朗的形勢,對台灣可有一些啟示。

首先,雖然拜登政府不斷地強調「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但國際社會仍是無政府狀態,戰爭仍是最後的裁判。美國既無力或不願動用軍事力量干預,即便對俄實施如何有力的經濟制裁,也無助於改善烏克蘭孤軍奮戰的困境。

其次,全球戰略格局面臨重構。雖然外界無法確知俄羅斯動武之前是否曾向北京打過招呼,但普丁是在冬奧結束後才動武。這避免北京尷尬的意涵已讓人心領神會。中俄之前還簽署15項合作協議並發表《聯合聲明》,以強化雙方「背對背」的合作關係,這意味著全球戰略格局正朝向「中國+俄羅斯」對抗「美國+」的發展趨勢。未來如果形成新的「冷戰」型態,則對安全依賴美國,經濟依賴大陸的台灣來說,將造成何種衝擊與因應之道,執政當局必須慎重思考。

三、以戰言戰,更優先思考的應是強化台灣國防力量,以抵擋類似或更大規模的軍事攻擊。但應注意的是,強化國防並不只是購買先進武器,更重要的是關懷軍人本身。無論武器如何先進,打仗都是要死人的。如何讓軍人願意冒生命危險奮力作戰,絕不是靠嘴巴講講或政治宣傳就能做到。

俄羅斯以二流的經濟實力卻能成為一流的軍事強權,和政府不遺餘力地提高軍人地位與尊嚴是絕對相關。普丁平時關懷陣亡將士家屬與退伍軍人的誠意令人感動,才能讓將士戰時願意效命疆場。相對而言,烏克蘭軍人的作戰意志就顯得相當低落。

面對遠較強大的敵人,軍人作戰意志低落是正常現象,除非平時有足夠優渥的待遇與社會尊重,讓他們覺得值得犧牲生命奮戰到底。台灣有給軍人足夠優渥的待遇與社會尊重嗎?從這個角度來看,以年金改革之名刪減軍人退伍待遇,讓軍人對政府的承諾喪失信心,或許才是台灣最大的戰略錯誤,而不是取消徵兵制。畢竟軍隊再多,不能打仗或不願打,都沒有用。

四,除了強化國防之外,政府還要盡最大責任避免戰爭,因為無論勝負,戰爭對國家的傷害都太大。烏克蘭政府無視俄羅斯的警告,在加入北約等議題上過於高調,也無視《明斯克協議》對烏東發動攻擊,致使大量難民逃到俄羅斯,給了普丁動武的藉口。烏克蘭忽視戰爭的可能性,是嚴重的錯誤。

台灣是否也犯了忽視戰爭可能性的類似錯誤?國台辦發言人日前在例行記者會回應涉台議題時,再度提出「勿謂言之不預」的說法。這已不是第一次,而每說一次,戰爭的風險就拉高一些。蔡政府經常強調台灣尊嚴與追求台灣價值,這是重要的,但應該與「避免戰爭」取得平衡。

俄羅斯動武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不以戰爭解決爭議的自我克制一旦被打破,美國又似乎要放棄「世界警察」的職責,戰火就將擴散。國際媒體在關切烏克蘭之餘也關切台灣,並非無因,期盼政府能體會。(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

#錯誤 #軍人 #美國 #戰爭 #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