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銀針對全球經理人所做的最新調查顯示,受訪基金經理人持有科技股比例創近16年來新低,不過,美國銀行策略分析師則認為,對較長線的投資人來說,建議可逢低買進科技股。
復華全球物聯網科技基金經理人林子欽表示,觀察費城半導體指數、MSCI全球資訊科技指數及MSCI亞太資訊科技指數,近期因縮減恐慌導致出現賣壓,指數本益比已修正至近一年相對低位,且此非反應經濟衰退,加上美股波段修正幅度達一成,已近修正滿足位置,而且就過去歷史經驗,美國啟動升息後,科技股表現多優於大盤,近期回檔將提供逢低加碼時機。
林子欽認為,後續影響整體盤勢關鍵主要在於美國聯準會的升息態度,屆時可留意是否出現利空出盡後的趨勢性反彈走勢,持續看好半導體上游及其設備、伺服器產業、新能源及電動車產業未來仍具有高度成長性,是上半年選股重點。
日盛全球智能車基金研究團隊指出,在這非經濟因素下的快速修正,將回歸基本面的追蹤。觀察智能車基本面,2022年預期在政策驅使、晶片供應增加以及疫情緩解下,根據調研機構預估,電動車銷量將達到980萬輛,隱含年增53%。
預期2026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達到2,602萬輛,滲透率達到28%,隱含2021~2026年複合成長率32%。供給面的緊張態勢在下半年或能減緩,需求面在地緣政治因素而使得油價高企時反而更有上修條件。
中國信託科技趨勢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楊士醇表示,現在逢低布局科技股的利多,除了估值趨於合理之外,從歷史數據及回購金額來看,股市都仍具表現空間。
合庫AI電動車及車聯網創新基金經理人張仲平表示,除自用轎車、跑車逐步電動化,下一階段要留意電動卡車興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