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一指出,由於俄烏戰爭未停歇,能源正常供應受到影響,國際油價3月來一直在每桶百元美元以上,3/25布蘭特油期價格還在116.77美元/桶,國發會和台經院的模型推估差不多,每桶百美元以上的高油價若一直維持,估計將影響我國GDP年增率約0.3~04個百分點。但今年經濟情勢真正重點在物價,通膨如果太高,會影響到消費動能,不利於整體經濟情勢,對台灣、對全球影響都一樣,反而OMICRON變種病毒的衝擊較小了。

張建一說,過去30年,全世界都沒有發生大規模通膨,台灣甚至還曾有四次物價下跌,像2020年是GDP成長、物價下跌(即CPI年增是負值)現象,可是民眾感受不大,CPI年增一旦從2020年的-0.2%,跳到2022年的3%,民眾很有感。

此外,他認為,中美貿易戰以來,國際供應鏈重組,疫情大流行導致塞港缺櫃,企業重視的是穩定度,不再只是追求低成本、殺價搶單,勢必帶動生產成本增加,這些外部因素都會輸入到台灣及廠商,台灣物價自然會較高,不可能回去過去的低物價了。張建一,有理事提出「待及6月再調升」,也有人提議「升息半碼」,「一次升息1碼」的作法,有理事擔心民眾預期心理反映過大。實際上,央行是擔心民眾的「通膨預期」會一發不可收拾,升1碼的決議,是要讓民眾理解,央行控制通膨的決心。

#CPI年增 # #通膨 #物價下跌 #民眾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