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整體會議內容上,無外乎是對資本市場宣達國家支持的態度,不過有兩部分會議內容倒是吸引了市場的眼球。
其一,便是針對紛擾市場已久的ADR問題(在美國掛牌的中國上市公司),有了難得的表態,對外文稿中明確提到關於中概股,中美雙方監管機構保持良好溝通,並取得積極進展,正在致力於形成具體合作方案。這項說明與過去好一陣子雙方劍拔弩張的態度,具有很大的轉變。
由於這些ADR公司大多是互聯網平台類公司,在過去一年不論是美方會計監管的壓力,或是中方對於反壟斷的業務箝制,都對相關公司股價影響頗大,若未來真能有實質進展,確實能給市場資金帶來重新進場的誘因。
其二,便是要求有關部門要積極推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推出收縮性政策,簡單來說就是要相關單位放手去幹。大體上而言,目前股市低迷投資信心相對不足的根本性原因,一部分還是來自於中國政府曖昧不明救市態度,讓投資人無所適從,大家感覺不到在經濟困境中,政府有明確積極護盤的政策風向。
雖然嚴格說起來,不只中國政府,包括許多其他的國家,都有同樣的政策難題,由於過去金融危機以來過度寬鬆的貨幣,導致經濟結構扭曲,投資與資產泡沫的風險已轉變為對政府施政的緊箍咒,而在不預期的天災人禍(新冠疫情與俄烏戰爭)發生的當下,已缺乏有力的政策工具,能快速積極的應對。
不過,中國經濟情勢較具優勢的地方在於目前通膨數字非常低,此外中央政府自身債務比重不高,且現階段看起來出口狀況優於預期,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仍維持強勢地位。
因此回過頭來,劉鶴的發言有指標性的意義,因為其中隱含的意思可能可以解讀為過去扣在手中的殺手鐧。雖然不願意,但在目前的市況下,給大家開了綠燈,相關部會可以有比較積極的作為。
其實,回憶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重挫股市之後,也是同樣類似的人事物場景,開啟股市投資的熱潮,因此市場會相對重視這次會議發言帶來的影響。
話雖如此,由於經濟環境時空背景的大不同,筆者認為,我們還是必須謹慎觀察後續政策的發展,才能明確未來的投資策略,畢竟目前國際情勢仍十分險惡,中美關係實質上也未有明確好轉跡象,加上中國本身由於疫情再起導致的局部封城,也會對未來情勢產生一定的變數。然而,從目前指數的位置來看,利空應該已大部分反應,因此在解讀訊息上也可以更樂觀一些。用中國本地券商分析師的說法,「政策底」若已經浮現,「經濟底」也不會太遠,而股市的逐漸向好,應該也會在兩者之間合理的時間段逐步浮現。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