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語系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民族,分布地區西起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東至太平洋的復活節島;最北為台灣,南則達紐西蘭。澳洲國立大學研究員洪曉純表示,無論從陶器、玉器、馴化稻米、小米或馴化的家豬等,都證實南島語族的「出台灣說」,並推測是從台東都蘭灣一帶出發,經過綠島、蘭嶼、巴丹群島、菲律賓後再分布至現在的南島民族區域。
原民會昨天舉辦「2022年南島語言復振論壇」,邀請考古學者、澳洲國立大學研究員洪曉純以「南島語族起源」為題演講。她指出,菲律賓巴丹群島位於台灣及菲律賓間,但該地遺址發現台灣的玉料,更南邊的呂宋島遺址發現來自台灣的豐田玉,呂宋島的紅衣陶、耳飾品,也與台灣文化有高度相似性,也發現馴化的稻米、小米及薏米、家豬等,而台灣在距今約5000年左右就出現紅衣陶,都蘭灣的潮來橋遺址也發現曾種植稻米,均較呂宋島來得早。
洪曉純指出,馬里亞納群島遺址也發現過紅衣陶,並與呂宋島的陶器相仿,推測來自菲律賓的南島民族,且可以追溯至台灣。
洪曉純說,現有多樣證據皆指向台灣東部是距今4000年前向外擴散的出發地,推測是從富山至都蘭一處出發至綠島、蘭嶼、巴丹群島後再去呂宋島,當初出發的人們有男有女外,還帶了植物、家豬等,以及玉匠、製陶師、刺青師等,讓考古學者不斷發現驚喜。
外界也好奇台灣的南島民族是從何而來?長期研究南島民族的中研院院士李壬癸則說,南島民族的祖先來到台灣後不會馬上至山上居住,因從現有資料推測,南島民族的起源地可能來自台南平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