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烏克蘭軍民力抗俄軍入侵,令外界刮目相看,與7個月前美國扶持的阿富汗政府軍不戰而降相較,形成了鮮明對比,美國情報界和軍方似乎誤判了這兩國的戰鬥意志。在阿富汗,美國情報機構曾預測,阿政府軍在美軍撤離後至少能堅持6個月。在烏克蘭,情報官員曾認為,俄軍將在2天內占領烏首都基輔。事實則證明,這兩種估計都是錯誤的。

《紐約時報》25日指出,評估一支軍隊和一個國家的自衛能力,是極其困難的。有很多因素需要考量,包括它的領導情況、可支配的物資、敵國的實力,以及敵軍是否被視為侵略者。

這些誤判表明,即便在有電子攔截和大量數據蒐集輔助分析的時代,對於準確評估一個國家或軍隊的士氣,人力情報仍然很重要。美國前情報官員說,正因如此,那些直接與夥伴部隊進行合作的人,他們的看法能否傳達到華府決策者耳裡,是至關重要的。

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成員、無黨派參議員金恩(Angus King)說,「如果我們事先知道烏克蘭人有多強,俄羅斯人有多弱,我們或許就能預先部署更多軍備,在假設烏克蘭人有真正機會的基礎上,讓他們更快地獲得援助。」

美國國防情報局局長柏瑞爾(Scott Berrier)本月出席國會聽證會時坦承,「我當時質疑他們(烏克蘭人)的戰鬥意願。這是我的一個錯誤評估,因為他們已經在英勇而光榮地投入戰鬥。」但他也指出,在潛在攻擊發生之前,要判斷一個國家的防禦多麼有效很困難。

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柯頓說,「戰鬥意志不是一個可以去蒐集情報的獨立領域」。「這與空軍有多少架現役戰機這種事不一樣,涉及很多主觀因素。」

美國情報官員亦無法事先預測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領導能力,而事實證明,這是將烏國團結起來戰鬥的關鍵。最初烏克蘭政府(包括澤倫斯基在內)對於美國情報指俄羅斯即將入侵,甚至持懷疑態度,這也是導致美方誤判的一個原因。

《紐約時報》報導還提到,尚不清楚美國是否準備在將來對此類評估作出更好的處理,但美方正試圖幫助台灣阻止來自中國的攻擊,目前已在面臨類似問題。

「問題在於,台灣人是否會展現出與烏克蘭人一樣的鬥志」,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說。「答案很重要。因為如果我們懷疑他們不會,我們就需要更積極地幫助台灣進行軍事改革,並強化他們的後備戰力和基礎設施,趁現在還來得及,讓他們成為更具殺傷力、更不易被擊潰的目標。」

#誤判 #重要 #情報官員 #烏克蘭人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