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轉過程幾無碳排、無水資源耗損的地熱發電,是近年熱門的再生能源之一,台灣位在太平洋板塊火環帶,具開發優勢,東部發展的潛能是全台之最,其中宜蘭、台東地熱發電已實際運轉,花蓮卻因部落族人多次抗議,開發廠商除配合部落生活習慣,調整作業時間,耗時1年半的溝通協調,直到去年底才完成開發第一階段鑿井探勘,進程較慢。
萬榮鄉紅葉部落是花蓮縣第一件地熱開發案,工研院研究指出,當地初估蘊藏16MW(百萬瓦)的地熱潛能,瑞典商倍速羅得公司2019年選定作為開發案場。
倍速羅得申請在「私人土地」鑿井探勘,部落族人因對地熱不甚了解產生疑慮,多次抗議要求廠商遵循原基法取得部落諮商同意,花蓮縣府也要求廠商須拿出最大誠意與族人溝通,為此倍速羅得配合部落生活習慣,把原本國際鑽井產業24小時作業標準縮為僅於白天施工、拉長整體工程期程,積極走訪部落,舉辦多場大、小型座談會與說明會,與族人交流,漸漸得到部落認同,2021年底終於完成第一階段探勘井與產能測試。
紅葉村長呂明堅表示,近7成5村民感受廠商誠意,支持地熱案場開發,未來電廠成功商轉,村內也能借鏡宜蘭清水地熱公園模式,結合紅葉溫泉、箭筍季等觀光資源,創造經濟效益。
倍速羅得今年將進入下一階段鑽井作業,目標在2023年底完成2MW地熱發電營運與商轉地熱電廠商轉,並與紅葉村民、政府協力發展為示範型地熱園區,不僅提供穩定能源,亦能串連在地文化、觀光與經濟活動,帶動地方創生與發展。
台東縣綠島鄉長期依賴島上唯一的綠島發電廠供電,每度電成本高達10.633元,高出台灣本島5倍之多(台電去年度供電成本為2.4628元)。台電考量綠島位處於太平洋板塊之火環帶,具有極佳地熱潛能,自2015年開始推動「綠島地熱發電機組試驗性計畫」,2019年發現1號井溫度僅80度,只能作為回注井,目前正在探勘其他井。
全台東縣目前共有10案申請設置,潛能區包含綠島、金崙、金峰、知本、紅葉、桃林、霧鹿等。
宜蘭縣清水地熱發電廠是在去年10月取得電業執照,並正式商轉營運,成為台灣近30年來首座商轉的地熱發電廠。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