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五大面向涵蓋能源供給面、使用需求面、低碳製造面、永續環境面與經貿法規面,透過五大面向與兩階段科技發展路徑,創造零碳經濟,邁向永續未來。
劉文雄建議,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的第一階段,要以現有技術積極布建:從供給端推動再生能源,建立電力承載順序;在需求端擴大成熟技術應用,提升能源效率,並以漸進式達成運輸電氣化、促成資材循環再生。製造端透過智慧科技分析,並優化製程排碳量,導入低碳製程。至於,環境面則導入碳捕捉、利用與封存的負碳技術,建立健康的碳循環。
因應全球碳關稅上路,劉文雄提出在法規面須發展與國際經貿談判的建議,除了碳稅外,也要建立碳權。台灣可以增加在製造業減碳、建築節能、農漁業資材循環等面向發展。
劉文雄指出,「淨零永續」是全人類的價值觀,「減碳守護地球」是挑戰也是機會,台灣應把握以「創新低碳科技」協助產業轉型升級的機會,掌握綠色減碳商機,並與「國際合作」共創區域新生態鏈,建立零碳經濟的生命共同體。至於,從2030年至2050年的第二階段應加速推動創新技術與國際合作,包括發展氫能經濟、健康碳循環、低碳材料與製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