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去年監管層針對互聯網、教育、遊戲、醫美、醫療出台一系列整改措施,各種官媒也不時點名白酒、乳製品等不同消費品存在亂象,整個金融市場瀰漫著政策不友好的氛圍。
同時,美國對中國貿易戰從未停歇,半導體先進製程相關的設備材料晶片不得出口至中國,美國證監會要求不符合審計規則的中概股將退市,在本次俄烏衝突中,更凸顯了中國對西方民主價值觀的潛在威脅。內憂外患夾擊下,本次的金融穩定委員會可說是中國政策的重大轉變,從2021年的左傾轉為迎合市場需求,預期往後的政策將較有利於經濟發展,「政策底」已現。
3月下旬上海疫情轉趨嚴重,從個別感染者足不出戶、小區封閉式管理,進而演變到全面性封城,對經濟的衝擊可想而知。然而,試想如此嚴格的封城,人員、物流均停止流動,一周後新增確診數即有望拐頭向下,兩至三周後有望再次達到「動態清零」的政策目標。
即使昆山、無錫甚至其他長三角城市,也面臨潛在風險,但其指標性顯著低於上海,對於經濟的衝擊也較低。如此我們可以預期,本次上海疫情最恐慌的時間有望逐漸過去。
國際方面,俄羅斯在布查屠殺平民事件後,預期烏俄戰爭將持續更長的時間,歐美將針對俄羅斯提出新一輪制裁,短期內市場將反映和談機率降低、通膨壓力增加,市場風險意識提升。然而由於烏俄衝突已進行約一個半月,愈往後戰爭對市場的影響逐漸鈍化,市場觀察重點將轉向基本面的發展路徑,如糧食能源短缺、通膨、升息、需求萎縮等。
反觀中國,現處於降息階段,經濟雖面臨壓力,但刺激政策可期,近期已有多個地方政府,試探性地放寬房地產限購政策,後續還可以期待減稅、降準的政策。
通膨問題方面,中國政府對於物價管控嚴格,CPI權重中豬肉價格還處在下降周期,石油、天然氣等甚至可以享受來自俄羅斯折扣價,中西在通膨、升息循環剛好處於對立面,後續中國市場應可免疫於Fed升息、殖利率提升所造成市場衝擊。
值得留意的是,俄烏戰爭促使歐美於逆全球化的腳步更加堅定或加速,例如歐洲須加快其他能源供應,包括俄羅斯以外的油氣供應,或者核電、新能源等自身能源供應,美國計畫增加自身半導體製造、動力電池材料的供應能力。
中國作為傳統出口大國,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須不斷強化內需市場,從而做為另一個經濟支柱。去年習近平提「共同富裕」對平台經濟、高端消費的各種打擊,在達到一定政治目的後預期將縮手,監管層必將意識到健康活躍的內需市場,才能夠承接出口的動能。
2022年11月將迎來萬眾矚目的中共二十大,預期將總結近年的施政成果,並確立領導人在黨內的地位,此一會議的重要性極高,因此會議前必須維持政治經濟社會的穩定,甚至可能搭配利多釋放創造出繁榮的景況。
當前的市場處於波動較為劇烈的階段,投資者可以保持一定現金水位靈活應對。隨著後續上海疫情告一段落,市場陸續反映俄烏戰爭持續時間拉長之後,投資者可以通過分批逢低布局,參與下半年的中共二十大行情。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