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昨日與跨黨派立委召開記者會,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唐安指出,超市通路高達9成生鮮商品都使用一次性塑膠包裝,政府必須要從一次性塑膠的生產、設計、銷售到最終處理制定規範,若超市自主改為裸賣,對於減少台灣整體垃圾量與碳排放都有正面效果。
消基會祕書長徐則鈺指出,過量包裝可能會使商品成本增加約5-10%,減少一次性包裝一方面能替消費者省錢,也能減少大量垃圾,這部分亟待政府相關單位納入管理、管制,以友善環境。
立委王婉諭表示,聯合國正研擬「全球塑膠公約」,國際已有許多零售通路的塑膠包裝管理案例,反觀台灣通路的蔬菜、水果尚無裸賣指引,建議環保署可用政策補助,鼓勵業者開發新的包裝與配送模式,逐漸朝向包裝減量與最終裸賣的目標。
「超市市占率高,減塑潛力大」!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林心恬表示,綜合經濟部與農委會等數據調查,蔬菜、水果、瓶裝飲料,超市年銷量超過7億件,若透過減量、循環、自備容器等建置模型推估,共可減少垃圾量約8270公噸,相當於近57座大安森林公園的減碳效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