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28日新增2424例本土個案,相較前一天成長29%,市長柯文哲坦言,確診案例向上快速增加,從等差級數變成等比級數,其中北北基桃是重災區,但台灣是一日生活圈,估計疫情會慢慢向中南部擴散。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李建璋指出,台灣已步入共存時代,防疫思維也要從「大會戰」轉為「游擊戰」,政府應發動「資訊系統國家隊」,針對陽性率高的鄉鎮市區「動態升級」,如暫時禁止內用,讓民眾清楚了解哪些鄉鎮市區風險較高,應暫時避免前往。
柯文哲直言,台北市疫情日益嚴重,近期全市7大公費PCR篩檢站陽性率,從最早的1%,現在變成9.6%,每天陽性數也逐漸攀升,昨天的數字更驚人,總篩檢人數4299位,503名陽性、陽性率11.7%,已突破10%,數字顯示疫情在社區內相當普遍。
柯文哲說,市府每天都依照R值估算每日確診數,前天預估昨天會有2387例,結果是2424例,相差30多例,仍在統計誤差範圍內,用來預測未來2、3天的狀況都還算準確,但疫情還是在擴散,近期北市出現多起移工群聚案,因為這群人吃住都在一起,所以數量一次就很多。
昨日全台確診個案已破萬,李建璋指出,確診數僅是疫情監測的「落後指標」,單看確診數只是追著疫情跑而已,還可能會低估疫情,陽性率才是最領先的監測指標,如確診數持續升高,但陽性率下降,那代表整體疫情已經越過高峰。
李建璋表示,台灣已步入共存時代,防疫思維也要從「大會戰」轉為「游擊戰」,政府應提供清楚的陽性率資訊;以美國紐約為例,每位前往篩檢的民眾都需要提供居住地資料,一旦驗出陽性,就會被輸入到地理資訊系統,以此建構出完整陽性率地圖。
李建璋認為,台灣應有能力發動「資訊系統國家隊」,由中央建置資訊系統,以鄉鎮市區為劃分單位,並由地方政府套用篩檢陽性資料;針對陽性率高的鄉鎮市區,地方政府可考慮「動態升級」,如暫時禁止內用等,也能讓民眾清楚了解哪些鄉鎮市區風險較高,應暫時避免前往。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