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之後第5個生命徵象,疼痛不能被緩解,患者會出現焦慮、害怕,嚴重甚至有輕生念頭。據統計,適當治療可使9成癌症疼痛病人,獲得有效的疼痛控制。
台大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邵幼雲強調,無論生任何病,痛起來都會影響心情及食慾,可能讓工作無精打采,甚至基本起居無法自理,對於癌症病人更是如此。癌症引發的疼痛若非親身經歷,一般人無法想像其中痛苦,但許多病患及家屬對用藥仍有顧忌,擔心增加患者的身體負擔。
癌痛不只影響病患生活,甚至直接影響到求生意志,若癌症控制好,民眾可以回到工作崗位,但若不控制好,等於離工作越來越遠,現代醫學進步,「有痛不要忍」,對心情和生活更能帶來正面影響。
邵幼雲分享,常遇到病人不會形容自己發生怎樣的痛,這時他會先用問題引導患者,例如每天平均痛幾次?疼痛0到10分會打幾分?用藥有沒有幫助?這3個是最基本的問題,有助於醫師判斷如何調整用藥。
若病人對這些問題記不起來或無法回答,那醫生就會繼續追問吃藥會不會影響吃飯、走路或睡覺,至少從日常行動推估疼痛對生活的影響。若再無法得到答案,醫生也可以轉向家屬或照護者詢問。
而鴉片類止痛劑與一般非類固醇止痛劑比起來,具有更強的止痛效果,能抑制癌症病人可能出現的中重度疼痛。一般跌打損傷的體表性疼痛,與癌症病人自於內臟性疼痛大不相同,這類疼痛對非鴉片類止痛劑反應較差,這也是鴉片類止痛劑獲准使用於癌症病患的主因。
近年歐美治療癌症疼痛的準則中,已不再強調30年前世界衛生組織「疼痛階梯」的概念,而是認為只要癌症病人有止痛需求時,就可直接使用鴉片類止痛劑,甚至是強效性鴉片類止痛劑。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也倡導,「免於疼痛是基本人權,病人有不痛的權利」,追求疾病治療效果的同時,也達到無痛且良好的生活品質。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