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先前在4月28日宣布禁止棕櫚油出口,目的是希望解決國內食用油短缺問題,將散裝食用油價格維持在每公升1.4萬印尼幣(約0.96美元)以下,相當於自由市場價格的一半。
政策上路後隨即衝擊印尼棕櫚油產業1,700萬名從業人員,使農民收入損失50%至70%。眼看政策失效,印尼總統佐科威在19日宣布解除棕櫚油出口禁令,但貿易商及相關業者還不敢輕舉妄動,深怕政策再度出現變數。目前印尼散裝食用油價格仍在每公升1.7萬印尼幣左右。
印尼身為全球最大棕櫚油生產國,棕櫚油年產量超過4,700萬噸,占全球市場供應量比重高達六成。然而,印尼國內棕櫚油需求量只有年產量的三分之一,令棕櫚油產業高度依賴出口獲利。
今年初烏俄戰爭爆發後,全球原物料供應受阻加速價格飆漲。4月印尼政府下令禁止棕櫚油出口時,就有不少專家質疑出口禁令在缺乏農民補助方案等配套措施的情況下難以穩定價格。
果不其然,棕櫚油出口禁令實施後印尼農民反而不願大量生產棕櫚油。
產業專家雖然同意政府應干預市場穩定價格,但認為印尼政府應實施國內市場義務政策(DMO),比照煤礦生產商要求棕櫚油業者將出口量的30%留在國內。
事實上,印尼政府在2、3月就曾實施國內市場義務政策,無奈缺乏具備物流管理經驗的政府單位來執行政策。專家認為印尼政府當時應該指派國家物流管理局(Bulog)負責,以國際市場價格向棕櫚油業者買下30%棕櫚油出口量,再以補助價格賣給國內消費者及小企業,確保國內散裝食用油價格不超過每公升1.4萬印尼幣。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