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財政指數顯示,估計2022年的全球戰爭、高通膨、疫情難止,兩年內全球財政赤字和評級壓力更為放大,要謹慎出現主權評等降評潮的出現。

源自Covid-19疫情帶來的多面向危機,惠譽已自2020年起,開始調整各國的主權評等等級和評等展望,當年已出現33個主權國家的評級被下調,其中不乏不止下調一次,甚至有六個主權國家被下調多個等級,全年加總起來高達51次,創下紀錄。

惠譽主權評等分析師團隊表示,評等行動調整主要源由財政惡化,幾乎所有主權國家的赤字都大於往日,導致債務比率上升,平均主權評級較2019年底低0.4個等級。

惠譽財政指數(FFI)包含主權評等模型中的四個財政變量,因此能就同一個時間點或跨期間,比較主權國家之間的財政狀況。最新全球FFI中位數顯示,2022年和2023年的財政復甦雖然持續、速度卻緩慢許多,按照2022~2023年的財政復甦速度,全球財政狀況中位數需要屆及2029年,才可能恢復到疫情全球大流行之前的水準。

2021年是第一波的疫後期間,惠譽也看到,已開發市場和新興市場的財政有復甦的跡象,因為經濟進入復甦帶來赤字減少。和2020年相比,四分之三的主權國家財政赤字佔GDP的比例較小了,大多數主權國家的債務比率也有所下降。

這個復甦現象,各主權國家在2022年第一季底同時遇上了商品價格上漲、通貨膨脹和借貸成本的多元挑戰,加上實際GDP增長放緩和俄烏戰爭的影響,此外,氣候風險緩解、數位轉型、基礎設施投資和收入平等問題,一直在增加已開發市場的政府財政支出。至於新興市場的財政狀況則出現分化現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FFI最弱,對主權評等調降的機率最大,最需特別謹慎。

#惠譽 #評級 #主權評 #FFI #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