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太島國訪問的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昨(5月31日)在「季辛吉與中美關係」研討會上表示,中美正遭遇越來越多挑戰,兩國關係不能繼續惡化,而「必須做出正確抉擇」;若美國持續在台灣問題上「開倒車」,必將殃及自身。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同場發出諫言,呼籲中美展開對話,理解對方核心利益所在,共同避免對抗。
「中美關係不能再惡化下去了」,王毅發表視訊致詞時強調,中美關係正遭遇越來越多挑戰,雙邊關係的歷史敘事被人為扭曲,發展方向面臨引入歧途的危險。王毅提出,中美必須做出三方面的正確抉擇,包括:端正戰略認知,摒棄冷戰思維;鞏固政治基礎,妥善管控分歧;跳出競爭邏輯,增進交流合作。
王毅指出,當前中美關係的氛圍很不正常,美方的極度焦慮完全沒有必要,中國壓倒一切的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自己。美國如果一味以大國競爭定義中美關係,以「你輸我贏」作為政策目標,只會將中美推向對抗衝突,將世界導向分裂動盪。
對於鼓吹中美「接觸失敗」、「對話無用」論,並持「合作共贏只是政治口號」論調者,王毅批評,這些論述不尊重歷史,也不符合事實。他強調,建設互聯互通、多元包容、安全共享的世界,是中美必須承擔的責任。
王毅還警告,如果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不斷開倒車,將從根本上破壞台海和平,最終「必將殃及自身」。
王毅引述季辛吉曾說的話,指要有「外交哲學」,而非僅把外交當成「行政事務」。王毅並鼓勵美國有識之士行動起來,為中美關係注入正能量、新希望。
剛剛度過99歲生日的季辛吉,線上參加同場會議。他表示,如今世界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科技發展使大國關係更加複雜,並間接提高製造衝突的能力,單一事件就可能導致國家乃至世界層面的破壞。中美身為大國,雙方領導人需要承擔特殊責任,以尋求建立共存的哲學與原則。
季辛吉強調,中美兩國有不同的歷史背景,中國的政府治理和外交政策建立在幾千年的基礎上;美國相對年輕,政策建立於務實的基礎上。在這一情況下,兩國要找到共處的方式,共同避免對抗,否則可能導致衝突、甚至兵戎相見。
談及促進中美對話,季辛吉呼籲,雙方應共同努力,透過對話完整理解對方的核心利益,對彼此的關切予以尊重。他以台灣問題為例指出,像50年前尼克森和毛澤東那樣,雙方達成默契,美國認知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而中國也理解美方對於一中政策如何貫徹的關切,「這種邏輯仍應被納入當今中美關係的架構之中」。
季辛吉指出,中美應共同維護過去建立起來的架構,除台灣問題,世界很多問題都應該如此處理。如何有效管控軍事技術,以及避免正常發展可能帶來的破壞性影響,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儘管季辛吉語重心長,美國推動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仍可能影響中美經濟更朝向對抗發展。王毅5月30日在訪問斐濟期間對此批評,美國試圖把經濟事務也政治化、武器化,甚至意識形態化,連正常的商品貿易都要用是否符合美式價值觀來衡量。這種作法違背基本經濟規律,給自由市場戴上鐐銬,與經濟全球化潮流背道而馳,恐怕將無疾而終。
王毅稱,美國實際上是要用自己制定的標準和規則來框住別的國家,是在WTO的多邊貿易體制之外另搞一套、另起爐灶。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