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去年(2021)景氣相當火紅,加上第一季出口連創新高,因此,各研究機構認為台灣經濟成長可以延續去年的熱絡,保有傲人的表現。年初主計總處對今年(2022)全年的經濟成長率估計在4.42%左右;台灣經濟研究院預估為4.1%;中央銀行、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則稍嫌保守一點,分別估為4.05%、3.97%、3.85%。
但隨著俄烏戰爭的開打,石油、天然氣及大宗物資的飆漲,引發了通膨的攀升,促使各國進入升息循環,加上中國大陸的封城與台灣疫情的大幅升溫,景氣有轉弱的跡象。央行楊金龍總裁率先發出警語,認為今年台灣經濟成長要保4(維繫4%的成長率)相當困難。我們也認為下半年的變數一一浮現,台灣下半年的景氣表現不容樂觀。主要的變數及背後的影響分析如下:
第一,由於俄烏戰事的爆發,石油、天然氣,以及不少原物料價格大漲,使原本蠢蠢欲動的通膨,大舉爆發。最近美國通膨率持續在8%以上,歐元區超過6%,台灣也破了3%的大關。通膨影響所及,各國紛紛進入升息循環,美國聯準會除了之前二次的1碼、2碼上漲之外,預計6、7月還要分別上漲2碼,同時,後面三次的會議也可能升息。因此,保守估計美國今年的利率會落在2.25%~2.5%左右。在國際資金連動之下,央行也開始升息。
第二,各國經濟成長率的下修,勢將影響台灣的出口。除了通膨,引發的升息可能導致經濟下滑之外,俄烏戰爭引發的供應鏈斷鏈,也使得各主要國家下修今年的經濟成長率。例如美國聯準會已主動將今年的成長率由4%下修至2.8%,與之同時,美國今年第一季的成長率已下滑至-1.4%。歐洲本身即為俄烏戰事的核心地帶,受創不可能太輕,因此,歐元區經濟至少也會下修1至2個百分點。在美國、歐盟等地景氣都面臨下滑時,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恐怕下半年在出口及整體經濟上都會受影響。
第三,大陸的封城,重創台灣及全球的供應鏈。上海、昆山等地數次封城,已造成全球供應鏈的大亂。而昆山、蘇州一帶是台灣高科技電子業及若干製造業的重鎮,上海更是台灣廠商出口至大陸的主要口岸。封城之下,台灣電子業廠商陣腳大亂,4月到6月的出口、營收不容樂觀。再加上全球正處於解封的局面,對線上及相關的3C、雲端、資安等產品需求減弱。最近傳出蘋果iPhone訂單的下修銷售量,將影響台灣下半年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需求。
至於其他產業,包括電力機械設備、食品紡織及汽車產業,對未來六個月的景氣,也都表示保守的看法。整體產業的景氣已由過去的供給驅動,轉為需求驅動,缺乏新增的訂單,中下游廠商存貨、拉貨的意願也相對降低。
第四,台灣疫情升溫,可能導致內需的服務業與民間消費轉趨疲弱。4月中旬開始,疫情指揮中心改變邏輯,由過去的清零轉為與病毒共存的政策,但缺乏向民眾溝通邏輯轉變的思維、策略調整的緩衝時間,以及策略轉換背後的配套政策,以至於台灣防疫陣腳紛亂,確診與死亡人數暴增,令民眾心驚膽跳,也重創了台灣的餐飲、住宿、旅遊、觀光及相關的服務業。由於去年出口、投資都是雙位數,成長基期已高,因此,今年台灣的成長模式本來打算轉變為以內需、投資驅動的成長。
但在疫情變調下,今年內需成長恐怕落空。民間消費在台灣GDP的占比高達45%至50%,一旦疲弱,將使台灣的GDP下修1個百分點以上,不容輕忽。
在今年下半年經濟成長可能轉弱之際,政府也必須要有萬全的準備,來因應經濟成長的大幅下修。除了做好配套,鼓勵民眾及年長者快速施打第三劑疫苗,提高疫苗的覆蓋率,避免重症、死亡癱瘓台灣的醫療體系,以及商業活動之外;政府對服務業的紓困及振興方案,也應該加速預做規劃,以挽救內需的大幅滑落。其次,政府的公共工程及公營事業的投資,也應加速規劃執行,使公共投資可以維繫景氣。另外,央行的升息策略,也應兼顧打擊通膨,以及維持經濟成長的力道,避免升息太猛,加速景氣的下滑。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